落日独归客,空山匹马嘶。
萧条古关外,岐路更东西。
大泽云寂寂,长亭雨凄凄。
君还到湘水,寒夜满猿啼。
落日独归客,空山匹马嘶。
萧条古关外,岐路更东西。
大泽云寂寂,长亭雨凄凄。
君还到湘水,寒夜满猿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独自归途图景。"落日独归客,空山匹马嘶"两句,既设置了时间是在夕阳西下的晚上,也描写出归客孤独行走在空旷的山中,只有随行的马儿发出哀鸣声,营造出一种寂静与孤独的氛围。
接下来的"萧条古关外,岐路更东西",则是通过对荒凉古关和交错道路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归途的艰辛与孤独。这里的“萧条”形容古关四周的环境,是一种荒凉而又有些许悲凉的情景。
"大泽云寂寂,长亭雨凄凄"两句,更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大泽”指的是广阔的沼泽之地,而“云寂寂”则形容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接着,“长亭雨凄凄”,长亭常指古代用以休息的地方,这里却在下着凄凄冷雨,增添了一份哀愁。
最后两句"君还到湘水,寒夜满猿啼"则是对朋友的劝告或自己行程中的思考。这里提到的“湘水”通常指的是位于中国南方的古代湘江流域,是一个多雨的地方。诗人提醒友人或自己要回到这个地方,然而却是一夜寒冷,猿啼声四起,更添了一份旅途中的孤寂。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归途中孤独与凄凉的体验,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远方朋友的情谊关怀。
圣人与天本无作,六经之言天注脚。
百氏区区赘疣若,汗牛充栋故可削。
世人闻见多尚博,恨不堆书等山岳。
舍东丈人号芸阁,高坐松根自鸣铎。
抠趋童子慎唯诺,口授心传为小学。
孝经论语时参错,子史平生尽拈却,寄以斯名聊自谑。
讲下诸郎颇淳朴,谁敢作嘲侮先觉。
读书不为章句缚,千卷万卷皆糟粕。
野鸟昼啼山花落,舍西先生睡方著。
有鹤独睨临江楼,雪衣迥映江天幽,问尔莫是苏耽流。
苏耽一去三十秋,人间膏火不可留,欲往从之嗟无由。
鹤闻我言九回头,欲去不去增绸缪。
四野无云风飕飕,奋翮万里须臾周,顾我欲下非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