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胜东吴羡虎丘,登山彷佛我曾游。
讲经台废名犹在,试剑池荒水漫流。
烟艇江头歌互答,风铃檐外语相酬。
凭高怀古情无限,极目长空独倚楼。
形胜东吴羡虎丘,登山彷佛我曾游。
讲经台废名犹在,试剑池荒水漫流。
烟艇江头歌互答,风铃檐外语相酬。
凭高怀古情无限,极目长空独倚楼。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虎丘山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历史遗迹的追忆与感慨。首联“形胜东吴羡虎丘,登山彷佛我曾游”开篇即点出虎丘山的地理位置与历史地位,表达了对这座山的向往与敬仰之情。颔联“讲经台废名犹在,试剑池荒水漫流”则通过描述废弃的讲经台和荒芜的试剑池,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同时也暗示了虎丘山深厚的文化底蕴。颈联“烟艇江头歌互答,风铃檐外语相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江边的船只传来歌声相互应和,屋檐下的风铃在微风中轻轻作响,仿佛在进行着无声的对话,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尾联“凭高怀古情无限,极目长空独倚楼”则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面对广阔天空时的思绪万千,既有对过往历史的深深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无限遐想,最后以独自倚靠高楼的姿态结束,给人留下深沉而悠远的回味。整首诗通过对虎丘山自然景观与人文遗迹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自我来济南,经年未尝出。
不知西城外,有路通石壁。
初行涧谷浅,渐远峰峦积。
翠屏互舒卷,耕耨随欹侧。
云木散山阿,逆旅时百室。
兹人谓川路,此意属行客。
久游自多念,忽误向所历。
嘉陵万壑底,栈道百回屈。
崖巘递峥嵘,征夫时出没。
行李虽云艰,幽邃亦已剧。
坐缘斗升米,被此尘土厄。
何年道褒斜,长啸理轻策。
道人何为者,阳狂时放言。
宝塔昔所构,铁券今尚存。
漫浪难究悉,孰知彼根源。
草庵劣容膝,俯仰拳肩跟。
无食辄行乞,一饱常闭门。
尔来二十年,未尝变寒温。
嗟哉岂徒然,此意未易言。
偶来一笑喜,但恐笑我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