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伐鬼方,三年乃能克。
不闻徐方来,允在王猷塞。
耀武与修文,收效孰为得。
试看古战场,春雨生荆棘。
高宗伐鬼方,三年乃能克。
不闻徐方来,允在王猷塞。
耀武与修文,收效孰为得。
试看古战场,春雨生荆棘。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廷陈所作的《遣兴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中描绘了古代战争的场景,通过“高宗伐鬼方,三年乃能克”这一开篇,展现了战争的艰难和漫长。接着,“不闻徐方来,允在王猷塞”两句,暗示了战争的胜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时间与策略的精心部署。诗人进一步阐述了战争中的武力与文治并重,即“耀武与修文,收效孰为得”,表达了对战争手段多样性的思考。
最后,“试看古战场,春雨生荆棘”一句,以自然景象的变迁象征战争的痕迹逐渐消失,战场回归平静,但历史的印记却如同荆棘般难以抹去,寓意深刻,引人深思。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战争与和平的独到见解,以及对自然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
翠盖摇烟,红衣坠露,水天如镜。
小院生凉,亭亭弄秋影。
雕栏十二,帘卷处、风来都净。闲省。
少个画船,泛西湖佳景。无言独凭。
心事谁盟,眠鸥梦初静。吟情几许,不奈扇纨冷。
好是碧筒微醉,一缕暗香吹醒。
倩卯君词管,写出这回清兴。
搓酥滴粉寻幽韵。正移窗、月落曙光近。
客馆今宵,梦魂儿、可曾安稳。
相思意、写到如何便准。蛮笺泪点模糊认。
有鸳鸯、小字双红印。临发开封,再拈毫、笔端都窘。
催书去、怪它青禽忒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