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笋无料理,惟宜贱子餐。
若教都作竹,约略百来竿。
野笋无料理,惟宜贱子餐。
若教都作竹,约略百来竿。
这首诗描绘了园中野笋的生长与作者对它们的欣赏之情。首句“野笋无料理”,以朴素的语言描绘出野笋自然生长的状态,未经过人工的雕琢和料理。接着,“惟宜贱子餐”一句,既表达了对野笋营养价值的认可,也暗含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认为这样的食物最适合平凡如他的人享用。
后两句“若教都作竹,约略百来竿”,则从另一个角度赞美了野笋的潜力。如果这些野笋都能成长为竹子,那么这片园地将会有大约一百根竹子。这里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生长过程的期待,也隐含着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未来美好景象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述野笋的生长状态和作者对其价值的评价,展现了对自然界的欣赏与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力和未来可能性的乐观态度。
澹师昼睡时,声气一何猥。
顽飙吹肥脂,坑谷相嵬磊。
雄哮乍咽绝,每发壮益倍。
有如阿鼻尸,长唤忍众罪。
马牛惊不食,百鬼聚相待。
木枕十字裂,镜面生痱癗。
铁佛闻皱眉,石人战摇腿。
孰云天地仁,吾欲责真宰。
幽寻虱搜耳,猛作涛翻海。
太阳不忍明,飞御皆惰怠。
乍如彭与黥,呼冤受菹醢。
又如圈中虎,号疮兼吼馁。
虽令伶伦吹,苦韵难可改。
虽令巫咸招,魂爽难复在。
何山有灵药,疗此愿与采。
灿灿辰角曙,亭亭寒露朝。
川原共澄映,云日还浮飘。
上宰严祀事,清途振华镳。
圆丘峻且坦,前对南山标。
村树黄复绿,中田稼何饶。
顾瞻想岩谷,兴叹倦尘嚣。
惟彼颠瞑者,去公岂不辽。
为仁朝自治,用静兵以销。
勿惮吐捉勤,可歌风雨调。
圣贤相遇少,功德今宣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