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侬居处近诛茅,枳棘篱兼用荻梢。
尽日风扉从自掩,无人筒钓是谁抛。
城方四面墙阴直,江阔中心水脉坳。
我亦好闲求老伴,莫嫌迁客且论交。
个侬居处近诛茅,枳棘篱兼用荻梢。
尽日风扉从自掩,无人筒钓是谁抛。
城方四面墙阴直,江阔中心水脉坳。
我亦好闲求老伴,莫嫌迁客且论交。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渔民独居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孤独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渔者的关怀。首句“个侬居处近诛茅”,设定了渔者所在之地,是一处靠近禁忌之草的荒凉之所。“枳棘篱兼用荻梢”生动地展现了渔者的生活环境和对自然物件的利用。接下来的“尽日风扉从自掩,无人筒钓是谁抛”,则透露出渔者独居的孤寂感,似乎连风都能随意关闭他的门扇,而那被抛弃的钓鱼工具,更显出无人问津的凄凉。诗人接着描绘了周遭环境:“城方四面墙阴直,江阔中心水脉坳”,勾勒出了渔者所处之地的地理特征,一座孤立的城堡和宽广河流构成了他生活的背景。
最后两句“我亦好闲求老伴,莫嫌迁客且论交”表达了诗人对渔者的理解和尊重,以及自己也向往那种平淡简单、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这里的“老伴”暗示着一种精神上的相通,而“莫嫌迁客且论交”则显示出诗人对于流动人口的接纳态度,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交流不应因身份而有所区别。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渔者生活环境和心境的细致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赞美隐逸生活的思想情感。
诗酒溪山,足笑傲、终焉而已。
回首处、乱云残叶,几篇青史。
昔日儿童俱老大,同时宾客今亡矣。
看道旁、争羡锦衣郎,曾如此。遭际盛,声名起。
跨燕许,追苏李。苟不知一事,吾之深耻。
年少即今何所得,孝廉闻一当知几。
论功名、消得许多才,偶然耳。
楚尾吴头,仅斗大、孤城山县。
正遇著、青丝白马,西风传箭。
归去秦淮花月好,召登省阁江山换。
更风流、党籍总寻常,思量遍。文史富,才名擅。
交与盛,声华健。正三公开府,张灯高宴。
绿鬓功名杯在手,青山景物图中见,待它年、拣取碧云峰,归来羡。
壮哉何黄李氏子,厉志三馀了经史。
闭门对榻膝欲穿,孰为龙头孰腹尾。
英华吐出胸中藏,斗牛气贯虹霓光。
天马行空拟联步,青钱万选谁争长。
朅来快睹醒尘目,璀璨珠玑千百斛。
同人意气乐已深,旧游况是通家族。
通家自昔爱后生,庆有贤嗣光前躅。
愿言继孔迹伊周,谫谫尔一芥之功,名岂以为诸君足。
哲王重胥宇,山原慎陟降。
远观阴阳宜,俯察泉流漾。
地维缺可补,天工亦人相。
吾广称名藩,带海森云障。
世远桑田迁,抚时偶增怆。
浚水交城流,回沙亦盘向。
适兹甲子新,人物肇新创。
况尔开贤科,继继魁名状。
淑气回海滨,幽谷春融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