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道十馀载,犹然若故时。
因人作事缓,连我信天疑。
燕雁春秋易,沧桑日月迟。
为兴靡骋感,且滞水之湄。
不道十馀载,犹然若故时。
因人作事缓,连我信天疑。
燕雁春秋易,沧桑日月迟。
为兴靡骋感,且滞水之湄。
这首诗《寄迹效人吟(其一)》由清代诗人沈光文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见解。
首联“不道十馀载,犹然若故时”,开篇即以时间跨度为背景,表达出尽管岁月已过十余载,但心境依然如同往昔,流露出一种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不舍。接着,“因人作事缓,连我信天疑”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世事的观察与思考,暗示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行事往往显得迟缓,而对命运的怀疑则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燕雁春秋易,沧桑日月迟”这两句,运用自然界的物象——燕子与大雁的迁徙,以及四季更迭,来象征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轮回,同时也表达了对岁月无情、世事沧桑的感慨。最后,“为兴靡骋感,且滞水之湄”则以水边的滞留形象,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现实的接纳,即使情感激荡,也能保持一份平和与淡然。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自然、人生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沈光文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哲学思考,既富有诗意又蕴含深意,是清代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之一。
几年官军破郡邑,远客孤村谁脱急。
卧听邻鸡三鼓鸣,流言敌骑一宵及。
抱衾携幼强趋走,复岭重山且深入。
为闻北人畏和暖,安得如今便惊蛰。
长秋南奔苦岚瘴,翠华连巡犯卑湿。
顾我飘零岂足念,注目寒江忘久立。
县花谁葺。记满庭燕麦,朱扉斜阖。妙手作新,公馆青红晓云湿。天际疏星趁马,帘昼隙、冰弦三叠。尽换却、吴水吴烟,桃李靓春靥。
风急。送帆叶。正雁水夜清,卧虹平帖。软红路接。涂粉闱深早催入。怀暖天香宴果,花队簇、轻轩银蜡。更问讯、湖上柳,两堤翠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