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鸟有和声,杖藜北园路。
悠悠雪委泥,霭霭春浮树。
樱包欲破红,梅葩粉坠素。
幸兹沉疴间,复此赏心遇。
晴阳山气昏,积雨溪光露。
四郊农事起,兴怀田野趣。
谷鸟有和声,杖藜北园路。
悠悠雪委泥,霭霭春浮树。
樱包欲破红,梅葩粉坠素。
幸兹沉疴间,复此赏心遇。
晴阳山气昏,积雨溪光露。
四郊农事起,兴怀田野趣。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情感慨。开篇“谷鸟有和声,杖藜北园路”两句,以鸟鸣和谐的声音为背景,设定了一种闲适自得的情境。杖 藜,即手持拐杖,踏着野草的样子,显示了诗人在春日漫步于北园小路上的悠然心境。
接着“悠悠雪委泥,霭霭春浮树”两句,则描绘了一场春雨过后的湿润景象。雪水融化后沾湿了泥土,春风吹拂后花瓣纷飞,如同轻纱缠绕在树枝上。这不仅是对自然界变化的生动刻画,也预示着新生的气息。
诗人继续细致入微地描写:“樱包欲破红,梅葩粉坠素。”这里樱花如同要破裂一般充满活力,而梅花则轻盈飘逸,如同缤纷的白色丝线。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植物形象,不仅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美丽,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
然而,诗中的“幸兹沉疴间,复此赏心遇”则流露出一丝自我情怀。诗人在病中得以再次欣赏这份春天的美好,显然是感到十分庆幸和满足。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也透露了一种超越困顿、享受当下的豁达心态。
接下来的“晴阳山气昏,积雨溪光露”则描绘出一幅天气变化与自然景观交融的画面。春日的阳光明媚,但山间的气氛却因阴霾而显得有些朦胧,而溪流中的水光在积聚的雨水中透露出淡淡的光辉。
最后,“四郊农事起,兴怀田野趣”则将视角转向更广阔的人文景观。春天,农事开始,诗人心中涌动着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是一种对平凡而温暖生活的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春天中所感受到的一系列情绪变化。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一种内心世界的流露,是诗人与大自然之间深刻交流的产物。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