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舍劳君载酒寻,病多无柰踏芳心。
孤亭岁久青松老,曲径春残碧草深。
友义昔曾称管鲍,诗名今岂下高岑。
黄鹂紫燕如知喜,并舞双飞接好音。
官舍劳君载酒寻,病多无柰踏芳心。
孤亭岁久青松老,曲径春残碧草深。
友义昔曾称管鲍,诗名今岂下高岑。
黄鹂紫燕如知喜,并舞双飞接好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边贡在清明时节,面对来访的刘黎二子,因病体而无法尽情享受春光,却依然能感受到友情与诗名的温暖。诗中以“官舍”开头,点明了环境,随后通过“踏芳心”的描述,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向往,但因身体原因未能实现。接着,诗人通过“孤亭”和“曲径”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同时借“青松老”和“碧草深”暗示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迁。
“友义昔曾称管鲍”一句,引用了古代友谊的典范——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表达了对深厚友情的向往和怀念。“诗名今岂下高岑”则表明了诗人对自己诗歌成就的自信,将自己与高岑这样的著名诗人相提并论,显示了他对自身才华的认可。
最后,“黄鹂紫燕如知喜,并舞双飞接好音”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黄鹂与紫燕赋予情感,它们似乎在为诗人的喜悦而舞蹈,传递着美好的声音,进一步渲染了诗中温馨和谐的气氛。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际关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上古一真人,容若春华敷。
忧乐通四时,动止常于于。
登高靡为栗,入水不能濡。
问之胡能尔,涵神同太虚。
下士晚闻道,山中来结庐。
苫茅蔽风雨,斩荆揉为枢。
委形寄虚榻,阖户动旬余。
寒梅倚清艳,素心自如如。
情知无因触,悠然返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