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藤作》
《藤作》全文
明 / 唐胄   形式: 古风

剑门藤丝如发细,纤巧争先出新意。

万安土瘠民多贫,家家藉业为生计。

纤纤闺指称绝奇,牝丹荏染凤交嬉。

官工家派多精致,细迟过限爹遭笞。

十八嫁裙无一幅,朝朝暮暮劳官役。

岂知生业反为魔,遂甘自尽家难息。

满城感泣增悲恫,祸州尤物何时穷。

英灵胡不上诉帝,条蔓枯尽山为童。

九州厥贡古来有,篚荐随方那敢后。

交州荔支建州茶,惊尘溅血民始咎。

珠崖地在大海中,汉因玳瑁始开通。

未几祸起广幅布,东都复县伏波功。

永平滥觞儋耳贡,后启缤纷非土任。

瑁官珠殿尤苦刘,紫贝鼊皮聊缓宋。

惟我祖宗怜远土,两朝优诏特矜楚。

公使踰法许具闻,气焰权奸犹歛阻。

后至先皇弘治初,大禁贡献民熙和。

振儋金香罢唐例,南宁银姜无宋科。

民赖优游三十载,肇此厉阶谁复再。

公贿私贡恐已迟,谁体圣心存海外。

妻号儿哭无朝夕,催吏那知更下石。

谁能临武叫天阍,守有徐方留郡迹。

君不见女苦吉贝男苦䔲,停车请免崔相公。

前朝旧事数百载,至今青史扬清风。

福星监司贤太守,民殃至是公知否。

(0)
鉴赏

这首诗《藤作》由明代诗人唐胄创作,通过对藤丝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与社会影响。诗中不仅赞美了藤丝的纤巧与精致,也揭示了其在不同社会阶层中的作用与命运。

诗的开头以“剑门藤丝如发细”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藤丝的细密与坚韧,接着通过“万安土瘠民多贫”引出藤丝在贫困地区的经济价值,以及它如何成为当地百姓谋生的手段。诗中提到“十八嫁裙无一幅”,反映了藤丝在制作嫁衣等生活用品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劳动者的艰辛。

进一步,诗中探讨了藤丝产业与官府的关系,指出官工对藤丝制品的精细要求,以及违反规定可能带来的惩罚。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手工艺品质的重视与监管的严格。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藤丝产业负面影响的揭示。“岂知生业反为魔,遂甘自尽家难息”,表达了对藤丝产业过度开发导致资源枯竭、家庭破产的担忧。诗中还提到了满城百姓的哀叹与恐惧,以及对上天的呼唤,表达了对改变现状的渴望。

最后,诗通过对比古代贡品制度与藤丝产业的现状,反思了政府政策对民生的影响,并呼吁关注海外地区的发展与福祉。诗中引用了历史上的贡品事件,如荔枝、茶叶、玳瑁等,以及古代官员如伏波功臣的贡献,强调了历代统治者对边远地区民众的关怀。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藤丝这一自然材料在人类生活中的实用价值,也深刻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与政治的复杂关系,以及对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作者介绍

唐胄
朝代:明

广东琼山府城东厢攀丹村(今属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国兴街道) 人,字平侯。弘治十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户部侍郎。世宗欲攻安南,胄极言不可。嘉靖十七年,世宗欲祀生父献皇帝明堂,配上帝,胄抗疏,力言其非。下诏狱,削籍归。
猜你喜欢

病中杂兴五言十首·其二

皓素应难染,玄纁未易迎。

只宜大床卧,或命小车行。

(0)

闻五月八日宸翰口号十首·其三

饮瓢未必臞颜氏,裹饭谁曾访子来。

天上人间唯玉帝,肯分雨露到枯荄。

(0)

郑丞相生日口号十首·其九

篚苞不复入脩门,民力微苏物渐蕃。

见说海边停䱹局,介鳞亦被相君恩。

(0)

次韵赵克勤吏部六首·其六

两鬓星星暮景斜,清狂减似向来些。

短供未至瓶无粟,妖梦皆因笔有花。

(0)

杂咏五言八首·其二

魏帝恩虽重,川灵礼自防。

不曾簪美珥,安有献明珰。

(0)

杂咏一百首·其八剧孟

向令从七国,是自列陪臣。

太尉空称赏,非知剧孟人。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阎选 李翱 邹应龙 计东 赵汝愚 许虬 唐珏 许仲琳 刘球 刘胜 荆轲 陈韡 吴淑姬 郦炎 祝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