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早春过冶山园亭追悼周羽士》
《早春过冶山园亭追悼周羽士》全文
清 / 吴敬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晴光冉冉过楼台,仄径扪萝破藓苔。

仙客已归蓬岛去,名园仍向冶城开。

独怜残雪埋芳草,又见春风绽野梅。

十载知交存此地,袛今寥落不胜哀。

(0)
翻译
阳光缓缓洒过楼阁台榭,弯曲小路攀援藤萝拨开青苔。
仙人已经回归仙岛,名园依旧在冶城绽放光彩。
特别怜惜残留的白雪覆盖着芬芳草地,又看见春风催开了野外的梅花。
十年的知己故友,如今都聚集在这里,只觉人少寂寥,悲伤难以承受。
注释
晴光:明媚的阳光。
冉冉:缓缓升起或移动的样子。
仄径:倾斜的小路。
扪萝:手摸着藤萝前行。
蓬岛:传说中的仙人居住之地。
冶城:古代地名,此处指名园所在。
残雪:尚未完全融化的雪。
芳草:带有香气的草。
野梅:野生的梅花。
十载:十年。
知交:亲密的朋友。
寥落:稀疏、冷清。
哀:悲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早春时节的山园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首句"晴光冉冉过楼台"设定了明朗而柔和的春日景色,光线透过建筑物映照在水面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有些许忧郁的情氛。

接着"仄径扪萝破藓苔"一句,则描绘了诗人在崎岖的小路上行走,偶尔触摸到蓬蒿和破碎的苔藓,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春天复苏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一种不易被察觉的孤独与寂寞。

"仙客已归蓬岛去,名园仍向冶城开"两句,诗人提到那位仙风道骨的朋友已经离开,而著名的园林依然对着古老的城市开放。这不仅是景物描写,也蕴含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独怜残雪埋芳草,又见春风绽野梅"一句中,“独怜”表达了一种深切的同情和哀愁,而“残雪”与“芳草”相比,则显得更加凄凉。春风中的野梅则像是自然界中不屈的生机,虽然美丽却也带有一丝孤傲。

最后"十载知交存此地,袛今寥落不胜哀"两句,诗人提及与朋友相识十年,如今却只剩下空寂和凄凉,不禁感慨万千。这一段话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情感深度和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山园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郁与深沉的怀旧之情。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令人心生哀愁的氛围。

作者介绍
吴敬梓

吴敬梓
朝代:清   字:敏轩   号:粒民   籍贯:安徽省全椒   生辰:1701—1754年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 
猜你喜欢

丁卯上京四绝·其四

持橐词垣已赐金,对衣侍拜更恩深。

何如坐索长安米,只有诗歌满翰林。

(0)

次韵继学竹枝宛转词二首·其一

闻郎腰瘦寄当归,望尽天边破镜飞。

昨夜灯花圆似粟,倚门不肯送郎衣。

(0)

上京杂咏十首·其六

天锡清凉国,晴霞绽雪峰。

月低疑堕兔,云近得攀龙。

宝鉴颁水彻,筠笼赐果封。

白头貂帽客,为我话深冬。

(0)

用早朝韵酬伯生试院见怀

玉署松深月半斜,研朱和露勘涂鸦。

射熊心苦穿杨叶,吐凤声清饱竹花。

过眼似迷三里雾,腾身谁上九层霞。

故人掉首南山去,应钓秋风汉水槎。

(0)

秋声

邕邕鸣雁复南征,十载栖迟在帝京。

黄叶未零寒未应,秋声偏动故乡情。

(0)

春词

绣被春寒掩翠屏,家常只系石榴裙。

鲛绡误落花砖上,旋向沉香火上薰。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黄裳 韩雍 王迈 齐己 宋庠 张雨 陈普 胡宿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