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秋浦望长江,犹有遗踪在渺茫。
满地黄花秋日晚,伤心不见紫微郎。
试从秋浦望长江,犹有遗踪在渺茫。
满地黄花秋日晚,伤心不见紫微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的《次韵吕仁父教授题余秋浦诗卷(其三)》中的第三首。诗中描绘了诗人站在秋浦边眺望长江的情景,满地的黄花映衬着秋日的晚景,却不见昔日的紫微郎,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首句“试从秋浦望长江”,以“试”字开篇,透露出诗人试图通过远眺长江来寄托情感的心境。接着,“犹有遗踪在渺茫”一句,将视线拉远,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失落感。
“满地黄花秋日晚”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时分,黄花遍地的景象,色彩鲜明,富有画面感。这不仅渲染了秋天的氛围,也暗含了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伤心不见紫微郎”则是点睛之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某位名为“紫微郎”的友人的深切思念和遗憾之情。紫微郎可能是指一位地位尊贵或才华出众的朋友,其形象虽未直接出现,但通过诗人的深情呼唤,其形象跃然纸上,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故人深深的怀念之情,语言简洁而意蕴丰富,富有感染力。
丝丝疏雨泣梧桐。寒玉碎玲珑。
千秋难解相思索,被繁弦、散入春风。
夜月窥人半醉,离怀著酒初浓。廿年心事逐云空。
灯影乱愁中。当时只厌清歌永,到追寻、又惜匆匆。
恰似江南客老,落花时节相逢。
矫矫虎臣,为国除奸,的是可人。
喜清漳道上,炎阳酷烈。木棉庵外,剑影生寒!
辛苦瘴乡,郎当遣戍,私意君恩奉赦还。
西湖上,怅笙歌散尽,梦冷湖山!兰亭玉枕谁观?
与金笼蟋蟀一例残。叹平章误国,养奸纵敌。
弥天罪案,有口难分!
一世称雄,六州铸错,聚铁添如铸佞臣。
停萧寺,看将军断碣,苔藓生斑!
古人坟,今人屋,后人耕。如梦里、此梦谁醒。
宋陶留像,凤皇原穴土花腥,同时旧侣,杜鹃啼,翁仲无声。
绍兴年,徽猷阁,南渡恨,大官铭。过三朝、重见三荣。
问今何世,春山无地种冬青。
虫沙万劫,血痕斑、红过鱼灯。
天上人间,难得此、长圆明月。
羌付与,舞鸾羞影,凉蟾慵啮。
耐冷不随孤剑化,拂尘浑似轻绡滑。
更扣来,碧玉一声声,真尤物。兴亡过,情先竭。
文字古,磨还灭。喜沉霾无恙,尚访珍迹。
十二辰中铅有泪,千年劫后鸿留雪。
奈镜边,心事笑啼难,何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