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孤程逐雁飞,茫茫平野见人稀。
水纹萦石作虫篆,麦陇挂山如衲衣。
日月尚留沧海照,山川盍护翠华归。
春风自满江南岸,不管人间万事非。
渺渺孤程逐雁飞,茫茫平野见人稀。
水纹萦石作虫篆,麦陇挂山如衲衣。
日月尚留沧海照,山川盍护翠华归。
春风自满江南岸,不管人间万事非。
这首诗描绘了天台道中的壮丽景色与深邃哲思。首联“渺渺孤程逐雁飞,茫茫平野见人稀”以雁群飞翔的景象开篇,营造出辽阔而空旷的意境,同时暗示旅程的孤独与遥远。接着,“水纹萦石作虫篆,麦陇挂山如衲衣”两句,将自然景观细腻描绘,水波在石头上形成的纹理如同篆字,麦田与远山相映成趣,如同僧侣穿着的衲衣,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日月尚留沧海照,山川盍护翠华归”则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与赞美,日月之光照耀着大海,山川守护着翠绿的华美,赋予了自然界一种神圣与和谐的力量。最后,“春风自满江南岸,不管人间万事非”以春风满江南岸的景象收尾,寓意着无论世间有多少是非,大自然总是保持着其宁静与美好,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态度。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汝南山色好,峨嵋底。矗矗佳城双峙。
闻道二苏天下士。容不得,人间世。
刚才忤、半山公,旋又遇、潭州鬼。
竟飘零,骨埋异乡地。展笑问两翁,旅病今深矣。
可许相从于此。还顾良朋频属委。君试听,吾其死。
好为种、一科蓬,聊且定、千秋计。冷松风、摵摵吹起。
一编香雪,剔寒灯坐,滴泪翻阅。
风流词客安在,却愁闲杀,世间花月。
剩有酒炉痴叔,对丽制凄咽。
赏心处、团扇标题,已矣郴江句应绝。
前尘影事分明说。是夕阳、小院生周折。
紫兰香径孤冢,费尽了、梦花鹃血。
零落青衫,更没人知,便冷吟骨。
算祗赖、红袖怜才,地下相携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