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梵才大师归天台》
《送梵才大师归天台》全文
宋 / 吴遵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高躅动京国,静缘怀故山。

扁舟乘兴往,孤鸟倦飞还。

社漏重湖外,霞城积霭间。

碧云聊寓意,即境自幽关。

(0)
翻译
高远的足迹震动了整个京城,静谧中我怀念起故乡的山川。
驾着小舟带着兴致前往,孤独的鸟儿疲倦后也选择归巢。
在遥远的重湖之外,夕阳映照下的社坛钟声回荡在云霞之城间。
望着那片碧蓝的云彩,我随意寄托情感,眼前景色自然展现出幽深的意境。
注释
高躅:高远的足迹。
京国:京城。
静缘:静谧中的思念。
故山:故乡的山。
扁舟:小舟。
乘兴:带着兴致。
孤鸟:孤独的鸟儿。
倦飞还:疲倦后归巢。
社漏:社坛的漏壶,指时间流逝。
重湖:遥远的湖泊。
霞城:被霞光笼罩的城市。
积霭:层层云雾。
碧云:碧蓝的云彩。
聊寓:随意寄托。
即境:眼前景象。
幽关:幽深的意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梵僧返回天台山的情景,充满了对故土的深情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

“高躅动京国,静缘怀故山。”开篇即设置了一种离别的心境,高耸的城墙激起了对京都的不舍,但心中却又牵挂着那遥远而静谧的故乡之山。这里已透露出诗人对于梵僧归去天台山的情感态度。

“扁舟乘兴往,孤鸟倦飞还。”诗人通过对梵僧乘坐的小船和独自飞行的鸟儿进行描绘,生动地展现了梵僧离别时的情景。这里的“兴”字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心情,而“倦飞还”的孤鸟则增添了一丝哀愁。

“社漏重湖外,霞城积霭间。”此处描绘的是梵僧归途中所经过的景象。古代的水钟——社漏,在湖泊之外回响,而霞光在城墙之间弥漫,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神秘莫测的氛围。

“碧云聊寓意,即境自幽关。”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梵僧归去天台山后所寄托的情感。碧云之下,或许梵僧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栖息,而“即境自幽关”则表明了梵僧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物描写,成功地传达了对梵僧归去天台山的一种敬仰之情。

作者介绍

吴遵路
朝代:宋

(?—1043)宋润州丹阳人,字安道。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进士。累官殿中丞,为秘阁校理。出知常州,历淮南转运副使,兼发运司事,于真、楚、泰州及高邮军置斗门以利蓄泄灌溉;又增常平仓储积备荒。召修起居注。西夏起兵,论恢复民兵,施行于河东路,为诸路效仿。进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驭吏严肃。为吕夷简所忌,出知宣州。上《御戎要略》、《边防杂事》。官终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
猜你喜欢

翠眉含愁展新叶,长袖善舞拖旧条。

黄莺初啭一何喜,红桃相映不胜娇。

行人歇马近驿路,渔叟系舟临溪桥。

斜风细雨与残照,不妨意气常飘飘。

(0)

访朱先生值昼寝

一枕清风靖馆深,满庭公桧郁交阴。

此时真境谁人见,月在泥丸日在心。

(0)

谢范天章荐应制科

初辟明堂见帝轩,此时宁得恋丘园。

程文懒谒春官氏,决策思干法扆尊。

千古声名传鹗表,四方豪俊望龙门。

若趋丹陛承清问,何以酬知或敢言。

(0)

谒青州范天章

剑横驴膊儒装陋,戟列台门霸府雄。

喜似祢衡逢北海,直须雷焕辨南丰。

谬悠为说非今味,疏略言诗粗古风。

更似贾生多叹息,闻公真赏胜吴公。

(0)

答和阁老刘舍人雨中见寄

花间鸟语愁泥滑,屋上鸠鸣厌雨多。

坐见残春一如此,可怜吾意已蹉跎。

萧条两鬓霜后草,潋滟十分金卷荷。

此物犹能慰衰老,稍晴相约屡相过。

(0)

赠李戡

昌元建邑几经春,百里封疆秀气匀。

鸭子池边登第客,老鸦山下著棋人。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惠士奇 姚崇 柳中庸 吕夷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