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上元日同王丰甫叶梦授会饮》
《上元日同王丰甫叶梦授会饮》全文
宋 / 李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当年玉辇侍端门,岂意风尘四海奔。

正恐溪山太寥落,也将灯火照黄昏。

月华清切人千里,曲调凄凉酒一樽。

多谢故人相煖热,感时抚事祗销魂。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纲所作的《上元日同王丰甫叶梦授会饮》。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上元节一同饮酒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联“当年玉辇侍端门,岂意风尘四海奔。”以对比的手法,将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诗人回忆起昔日作为侍从在皇宫端门侍奉的情景,没想到如今却四处奔波,充满了世事无常的感慨。

颔联“正恐溪山太寥落,也将灯火照黄昏。”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对现状的无奈。他担心自然美景因无人欣赏而显得孤寂,同时也借灯火照亮黄昏来象征自己虽身处困境,仍要努力照亮前行的道路。

颈联“月华清切人千里,曲调凄凉酒一樽。”通过月色和音乐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月光如水,洒满千里,但诗人的心境却因孤独和忧愁而变得沉重。音乐虽然凄凉,但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借酒浇愁,试图在醉意中暂时忘却烦恼。

尾联“多谢故人相煖热,感时抚事祗销魂。”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感激之情。在这样的时刻,朋友的陪伴如同温暖的阳光,让诗人感到一丝慰藉。同时,诗人也感叹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内心充满了哀伤。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个人经历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李纲

李纲
朝代:宋   字:伯纪   号:梁溪先生   生辰:1083年-1140年2月5日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猜你喜欢

长亭怨慢

又消受、江枫低舞。几遍清霜,落红盈路。

返照苍茫,乱山憔悴黯无绪。怅花吹絮。

曾目送,春风去。往日倚楼人,早领略、芳容愁苦。

薄暮。望昏鸦宿雁,却向隔城烟树。

长亭载酒,道休负、别时言语。

记得是豆蔻梢头,怕回首、寻芳前度。

奈一晌停车,林际叶声如雨。

(0)

寄天宁雪印文上人

去年抱病过清江,风雨萧萧卧短艭。

帆影近移金凤渚,钟声遥应石龙泷。

极知禅悟超诸境,况是诗名重一邦。

投老荒山未能往,题诗凭寄白云窗。

(0)

首夏田园即事

新蝉满树夕阳斜,半亩蔬香老圃家。

荚破鸟衔篱下豆,叶黄虫蚀陇头瓜。

途穷生事皆如此,世乱征徭未有涯。

况复春霖伤早稻,空仓枉自待鸣枷。

(0)

齐天乐.蝉

绿槐庭院阴如许,声声度来林杪。

翅薄风多,身高露重,独把纤枝危抱。哀音漫袅。

顾鬓影成丝,暗惊秋早。

蓦起凉飙,晓窗繁响恐沈了。

年年曾记听处,五更疏欲断,幽思多少。

冷咽齐宫,凄迷汉苑,身世西风残照。回肠正搅。

忆归棹横塘,柳阴吟绕。剩取馀音,砌蛩相和好。

(0)

春日游青藤书屋登孕山楼谒天池先生像赋赠闲谷

瑶宫小谪飞仙人,餐霞饮瀣游凡尘。

骑鲸一去三百载,夕阳老屋青藤存。

十年梦想不得到,一朝假馆逢陈遵。

春晴岸帻肃客入,荦确怪石纷横陈。

绿阴一径入深处,古藤十丈蟠高垣。

枝柯攫天瘦蛟舞,时共风雨相飞奔。

清池一勺活不涸,乃是天汉之分源。

岁久岂无蛰龙睡,倏游不敢投丝纶。

举首突兀睹庭柱,摩挲剩墨无磨磷。

大书深镵见笔力,倔强欲与藤簸掀。

登楼鞠?谒遗像,画图肃肃来精魂,开窗四顾万山入,咫尺包孕迷朝昏。

想见当时抱膝坐,论兵慷慨乌角巾。

酒酣不识督师贵,短兵狭路非其伦。

先生亦一诸生耳,乃能筹海除奸民。

徐汪先后同受馘,奇功不让楼船军。

惜乎才大不竟用,山人摈落同茂秦。

后公而生叹公遇,咄哉弄斧班输门。

(0)

天门洞

言寻天门洞,早春惬幽赏。

百折缘涧溪,一径拂榛莽。

然松拾路入,未可计寻丈。

冷风摇火光,老蝠骇腾上。

横石限如阈,蛇行不敢仰。

前奇已我领,后胜方客奖。

力弱心乃强,境递神忽朗。

石笋矗空立,阴泉迸隙长。

触目呈众形,惊耳纳群响。

万怪孕一腹,造物何所仿。

疑有避秦人,全家此中往。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