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江柳弄烟丝,粲粲江花映竹枝。
莫把竹枝翻别调,转愁折柳送行时。
依依江柳弄烟丝,粲粲江花映竹枝。
莫把竹枝翻别调,转愁折柳送行时。
这首《竹枝词》(其一)由明代诗人苏祐所作,通过对江边景物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离别的哀愁氛围。
首句“依依江柳弄烟丝”,以“依依”形容江边柳树随风摇曳的姿态,仿佛在轻柔地与过往的人们告别;“弄烟丝”则生动地描绘了柳条在晨雾中轻轻摆动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温柔的意境。这一句通过视觉和动态的结合,展现了江边柳树的柔美与生机。
次句“粲粲江花映竹枝”,“粲粲”形容江边花朵的鲜艳夺目,与前句的柳树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江边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映竹枝”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让读者仿佛能看到花朵在竹林的映衬下更加灿烂,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后两句“莫把竹枝翻别调,转愁折柳送行时”,诗人巧妙地将竹枝与折柳送别联系起来,提醒人们在离别之际,不要过于伤感或改变原有的情感表达方式。这里的“别调”既指离别的哀愁,也暗含着对传统送别习俗的尊重。诗人希望人们在面对离别时,能够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既不沉溺于悲伤,也不刻意改变自己的情感表达,而是自然地流露出对朋友的不舍与祝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对离别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期许,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洞察。
陈子陆沉丘壑底,乘槎几欲问明河。
何人倾盖能如故,无事高轩许数过。
吟畏舌端多楚调,醉怜耳热颇秦歌。
顾予贫病难料理,政使禅斋学按摩。
豫章丈人天章公,夙昔待诏蕊珠宫。
谪来黄陂对秋水,归来白社今春风。
晚窗许我数相见,高文似我开生面。
故知沈谢少未工,不觉曹刘名独擅。
丈人意气薄云霓,细故蒂芥不足疑。
只今陛下调玉烛,异时事业他人稀。
摄衣禅界中,高步上方外。
乾坤更空阔,川岳谢埃块。
行人杖屦底,地与烟霞会。
道人游四衢,行止各无碍。
竹日弄清影,松风听寒籁。
心将万化冥,始觉斯游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