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韩上桂所作的《五惜》中的第三篇,主题为“惜遇合”。诗中描绘了主人公在仕途上的坎坷遭遇,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落差的感慨。
诗的开头便以“圣明在御,品物咸亨”开篇,暗含对理想政治环境的向往,接着“龙兴虎啸,道与时行”则进一步强调了时势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随后,诗人通过“有崎岖之贱士,独壹郁以伤情”一句,直接点出了自己作为卑微士人的苦闷与无奈。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描绘了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经历,如“家傍南海,系溯安阳”,“五云曳采,北斗垂光”,“倚旗峰之峍屼,引珠浦之微茫”,以及“舞象之年,知名下邑,入洛之岁,偕计上方”。这些描绘既展现了自然美景,也隐含了主人公在不同地方的漂泊与奋斗。
“梅花岭畔白如霜,杨子江头映绿杨”两句,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也象征着主人公内心的纯洁与坚韧。接着,“维舟建业看春色,走马新丰问帝乡”则表达了他对京城的向往与追求。
“闻道天朝招俊茂,棘院森沉严昼漏”一句,暗示了主人公对朝廷选拔人才的期待,以及在官场中的艰难处境。“凌云杞梓并承斤,照日鹓鸾同入彀”则进一步描绘了他在官场中的努力与竞争。
“效太平而献策,拟大宝以扬箴”表明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智慧与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将输负曝之缊,愿溉烹鱼之鬵”则表达了他对实现理想抱负的渴望与决心。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而描述了主人公在仕途上的挫折与失落:“辞阊阖以蓬飘,溯河淮而旅泊”,“题诗瓜步之亭,作赋荆溪之阁”,“文酒盛以相从,宾朋欢其共谑”。这些描绘展现了他虽然才华横溢,却难以得到施展的机会,只能在文酒宴会上寻求一丝安慰。
最后,“弃九仞之成劳,希千秋之杰作”表达了他对功名的执着追求,“雕霞镂雪逞新裁,笔底琼花次第开”则展示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然而,“似从缑岭吹笙过,又向岷江濯锦回”两句,通过比喻手法,暗示了他虽然才华出众,但命运多舛,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弹宝瑟以干齐,服章甫而适越”两句,进一步表达了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与感慨。“虽工巧以何为,见趋舍之徒汨”则揭示了他在官场中的困惑与迷茫。
“玉为釜兮珠为粮,金作楫兮银作航”描绘了他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欲疗饥兮不可,思远涉兮何方”则表达了他对未来道路的迷茫与探索。
“豫五起而不中,管三战而皆北”通过历史典故,进一步强调了他仕途上的失败与挫折,“谅天运之多艰,亦人谋之近惑”则表达了对命运与人为因素交织影响的深刻理解。
“日已迈兮月亦驰,虚盛际兮空含悲”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孤独,“求背城兮拾烬,顾然灰兮何时”则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与对现状的无奈。
最后,“惧此生之泯没,故数过而长咨”表达了他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与对自身命运的忧虑,整首诗在深沉的情感中结束,留给读者深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