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溪碧。环抱西吴酿国。
春波滑、新泛绿醅,化作珍珠小槽滴。鹅黄好颜色。
招得高阳醉客。
茅檐外,青飐杏帘,明月清风两桥侧。壶觞感今夕。
记少小评量,秦黍燕秫。醉乡日月头将白。
恁满引村酌,曲生清味,凫花蚁蕊总不敌。
有名士标格。岑寂。翠樽泣。只日吹袁丝,曾诩欢伯。
诗仙俊赏难重觅。奈土锉愁煮,瓦盆狂吸。
风流公瑾,酝籍处,更孰识。
一溪碧。环抱西吴酿国。
春波滑、新泛绿醅,化作珍珠小槽滴。鹅黄好颜色。
招得高阳醉客。
茅檐外,青飐杏帘,明月清风两桥侧。壶觞感今夕。
记少小评量,秦黍燕秫。醉乡日月头将白。
恁满引村酌,曲生清味,凫花蚁蕊总不敌。
有名士标格。岑寂。翠樽泣。只日吹袁丝,曾诩欢伯。
诗仙俊赏难重觅。奈土锉愁煮,瓦盆狂吸。
风流公瑾,酝籍处,更孰识。
这首《兰陵王·浔酒》由清代诗人赵芬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水泛绿、醇酒飘香的画面,充满了浓厚的田园诗意与酒文化韵味。
开篇“一溪碧”,以“碧”字点染出溪水的清澈与生机,为全词营造了清新自然的背景。接着“环抱西吴酿国”,巧妙地将地理方位与酿酒技艺相融合,暗示着酒乡的美名与酿造技术的精湛。春水如镜,新泛的绿酒如同珍珠般晶莹剔透,滴落在小槽中,色泽诱人,仿佛能闻到那淡淡的酒香,吸引着过往的饮酒者。
“鹅黄好颜色”一句,以鹅黄色形容酒液的颜色,既形象又生动,让人仿佛能看到酒液在杯中的光泽。接下来,“招得高阳醉客”,借用了古代诗人高阳的典故,表达了酒的魅力,能够吸引众多饮酒爱好者前来品尝。
“茅檐外,青飐杏帘,明月清风两桥侧”,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乡村景象,杏帘随风轻摆,明月与清风相伴,桥边景色宜人,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意境美。这样的环境,无疑为饮酒提供了绝佳的氛围。
“壶觞感今夕”,表达了对当前时光的感慨,壶觞之中不仅装满了酒液,也承载了诗人的情感与思绪。接下来,“记少小评量,秦黍燕秫”,回忆起年少时对酒的品鉴,秦黍燕秫分别代表了不同种类的粮食,暗示了酒的多样性和品质。
“醉乡日月头将白”,描绘了在酒乡中度过的时光,仿佛时间在这里变得缓慢,日月似乎都因饮酒而变得悠长。接下来,“恁满引村酌,曲生清味,凫花蚁蕊总不敌”,描述了村民们尽情畅饮的情景,曲生(即曲米)酿造的酒液清新可口,即便是凫花(鸭子的羽毛)和蚁蕊(蚂蚁的幼虫)也无法与之相比,进一步强调了酒的美味。
“有名士标格。岑寂。翠樽泣”,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翠绿色的酒樽仿佛在哭泣,表达了一种对酒的深情与不舍。最后,“只日吹袁丝,曾诩欢伯。诗仙俊赏难重觅。奈土锉愁煮,瓦盆狂吸。风流公瑾,酝籍处,更孰识。”通过引用历史人物如袁丝、公瑾等,以及对酒具的描述,进一步深化了酒与文人雅士之间的情感联系,同时也表达了对难以寻觅的诗仙俊赏的怀念,以及对酒文化的深深敬意。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酒与自然、人文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饮酒带来的愉悦与思考,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佳作。
老夫少时不信老,长笑老人恃年少。
如今老矣不笑人,却被少年开口笑。
少年何苦笑老人,老人旧日颜如春。
兴来百盏山隤玉,醉后千篇笔有神。
自古圣贤皆白骨,谁道今人不见古时月。
孔子盗蹠俱尘埃,杜陵老人今亦安在哉。
梅花已是不胜癯,无赖东风特地粗。
狼籍玉英浑不惜,强留嫣蒂与枯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