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钱塘十七日舟中杂兴·其三》
《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钱塘十七日舟中杂兴·其三》全文
宋 / 汪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天地穷时事不穷,最伤心处是凉风。

少年每下悲秋泪,投老情知泪亦空。

(0)
翻译
当天地的尽头似乎无路可走时,最令人感伤的是那阵阵凉风。
年轻时每逢秋天来临总会落下悲伤的泪水,而到了老年,深知这些泪水也终将成空。
注释
天地:指自然界的极限或人生的困境。
穷:尽头,无路可走。
事:事情,此处指人生境遇。
不穷:并未走到尽头,仍有变化。
伤心处:最令人感到悲伤的时候。
凉风:象征着凄凉和哀愁。
少年:青年时期。
每:常常,每每。
悲秋:因秋天的景色或气候引发的悲伤情绪。
泪:眼泪。
投老:年老时。
情知:深知,明白。
泪亦空:泪水最终也将失去意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莘的作品,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时事的思考。开篇“天地穷时事不穷”一句,以哲理性的语调表达了天地万物终究不因世事而消亡,而人类社会却在不断变化之中,这种比喻深含哲思,体现出诗人对自然与人类命运的思考。

紧接着“最伤心处是凉风”一句,则从宏观转向个人情感,凉风往往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同时也寓意着岁月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哀伤和感慨。

下片“少年每下悲秋泪”一句,直接描绘出诗人年轻时对于秋天所感受到的悲凉之情,这里的“悲秋”不仅是对自然季节的感应,更是对人生易逝、光阴荏苒的一种深刻体验。

最后,“投老情知泪亦空”一句,则是诗人到了晚年,对于往日的悲秋之情已经有了更为深远的理解。这时的泪水不再是年轻时的感伤,而是一种对过往岁月、对生命无常的深切理解和释然。这里的“泪亦空”表达了一种超脱,诗人似乎在告诫自己,也是在告诉读者,要学会放下对过往的执着,接受生活的自然流转。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凉风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诗中不仅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更有对未来以及生命本质的深切思考。

作者介绍

汪莘
朝代:宋   字:叔耕   号:柳塘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生辰:1155~1227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猜你喜欢

忆梁王寺过远桥寄昉师

长忆溪桥避暑时,天风六月袭人肌。

水随地脉来无尽,云过山头去不知。

拂面稚松应偃盖,当年游子已庞眉。

凭师莫动溪边石,留待东归题好诗。

(0)

游天台桐柏观二首·其二

金庭福地竟如何,当日山前异事多。

子晋高风传世表,仙翁遗迹在岩阿。

三清路远须由学,九转功成岂怕魔。

我有玉符真诀在,黄衣谁肯远相过。

(0)

和路朝奉新居·其一

世俗纷纷事总虚,诗翁今作逸人居。

勤穿东地缘栽竹,喜占明窗为著书。

近市好赊春肆酒,就淮仍买晚罾鱼。

忽撑小艇来西郭,不问皆知访仲车。

(0)

寄张景修

东南未回客,行乐又经年。

吴市花朝酒,松江月夜船。

穷阎无屋住,广殿有诗传。

若论平生事,无如任自然。

(0)

寄吕帅·其五

事皆术内宜谋帅,奇在胸中合运筹。

战士常骑突阵马,将军须养犒师牛。

雅歌坐燕春归塞,缓带行吟月上楼。

且劝主人宜饮酒,边城六月已如秋。

(0)

李阳冰篆

书之有古篆,文之有六经。

秦汉而下浸以徙,隶学基路生重扃。

其閒述者亦世出,牛蹄之水才一泓。

先生之志在复古,胸中直气何森森。

独乘骐骥追大朴,执缚浮锐攘欃枪。

手中一笔千万变,天风号令驱雷霆。

蛇蟠蠖屈体既具,鹗立虎视势乃成。

刚柔伸屈有常势,天地之道阳与阴。

杰然出者其势耸,岳仞五千磨太清。

盘然屈者非一屈,黄河九折来沧溟。

庞然一画势自若,老将坚卧中军营。

至于一点亦有象,地丘人目天之星。

先生大体贵淳古,轻轻重重齐权衡。

周家太师负黼扆,高冠大旆朝王庭。

唐虞二帝正揖让,皋夔稷契环两楹。

圣人作乐有大本,剔抉淫卫完古音。

大匠作室以规矩,悉去臲?除斜撑。

专车骨节世不朽,今乃一纵而一横。

巨灵以手遏大难,印入山骨磨不平。

雄恢严毅不可犯,手中常握十万兵。

信乎创字自有说,宜必象形而象声。

天地之大有万象,万象不能遁其情。

呜呼篆法乃如此,大哉刚健纯粹精。

走兽之类为麒麟,飞鸟之类为鹪鹏。

蹊径之类为大路,垣墙之类为坚城。

以德论之为圣人,以法论之为朝廷。

傍睨众字乃可笑,太山之重鸿毛轻。

亡国之主好逸豫,儿女子辈多骄淫。

圣人之后惟孟子,古篆之后唯阳冰。

金浑玉璞天下宝,嗟乎世俗多聋盲。

欲行古道世辄笑,欲言古学世辄惊。

志之所之在一赋,斗筲之器徒易盈。

雕虫篆刻满天下,不矜实行矜虚名。

六经尘土塞高阁,圣人之道成坎坑。

况乎古篆固可弃,胡为独好于先生。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