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杏坛前花自春,登坛宛见仲尼心。
千年此树几寒暑,一线生机无古今。
西狩事非成反袂,缁林曲在尚鸣琴。
閒花满地乾坤老,三叹遗风感慨深。
双杏坛前花自春,登坛宛见仲尼心。
千年此树几寒暑,一线生机无古今。
西狩事非成反袂,缁林曲在尚鸣琴。
閒花满地乾坤老,三叹遗风感慨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朴而宁静的图景,诗人通过对杏坛前花开的描写,表达了对孔子学问和教育精神的崇敬之情。"双杏坛前花自春"一句,以鲜明的画面捕捉到了春天到来时杏花盛开的情景,而"登坛宛见仲尼心"则透露出诗人站在这座古老的台上,仿佛能够窥视到孔子的内心世界。这里的"宛"字有着迷离之意,体现了诗人对往昔圣贤的敬仰。
接着两句"千年此树几寒暑,一线生机无古今"表达了时间流转与生命永恒的哲思。这里的"一线生机"指的是生命力和生长的潜能,而"无古今"则意味着这种生命力超越了时光的限制,永远存在。
"西狩事非成反袂"一句,诗人似乎在叙述历史上的某个事件,但这里的关键是"缁林曲在尚鸣琴",表明尽管时代变迁,但文化和艺术依然在传承。"閒花满地乾坤老"则描绘了一幅花瓣纷飞的画面,而"三叹遗风感慨深"则透露了诗人对往昔风雅的感慨,三叹可能是指诗人对于过往文化的三次赞叹或回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传统美学的理解和内在的情感体验。
倦枕欹愁,重衾滞梦,小楼深锁春寒。
笙歌绕院,咫尺送喧阗。
想见华筵初散,怎禁得、酒冷香残。
空剩了,深宵暗雨,淅沥洗馀欢。
愁看,佳丽地,帷灯匣剑,玉敦珠槃。
怕人事年光,一样阑珊。
慢说霓裳调好,秋坟唱、禅味同参。
疏帘外,银澜弄晓,江上数峰闲。
柳丝弄色,是还寒乍暖,轻漾花魂。
井床蘸碧,苔钱曾绣春痕。
秀骨瘦梅幽韵,掩重关、谁与书裙。
风料峭,无声著地,细沁灵根。
依稀旧时行迹,见屐齿花阴,犹印衡门。
新巢故燕,慰情聊共晨昏。
却倩溯红流水,载泛鸥、还到江村。
愁念远,归心寄与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