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八月旦日永定寺作》
《八月旦日永定寺作》全文
宋 / 高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萧然一室坐清虚,又见西风到客居。

老去身心便懒惰,人来情意任亲疏。

从僧借地秋移菊,与佛分镫夜读书。

幽事复为行计夺,去留端的合何如。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uèdànyǒngdìngzuò
sòng / gāozhù

xiāoránshìzuòqīngyòujiàn西fēngdào

lǎoshēnxīn便biànlǎnduòrénláiqíngrènqīnshū

cóngsēngjièqiūfēndēngshū

yōushìwèixíngduóliúduānde

翻译
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屋子里,感受到秋风又吹进了我的临时住所。
随着年岁增长,身心疲惫,对人事变得懒散,无论是谁来访,我都任由感情亲近或疏远。
我向僧人借地,在秋天移栽菊花,夜晚与佛像相伴,一起读书。
然而,这些宁静的日常被突然改变,让我不得不考虑去留的问题,究竟该如何抉择呢?
注释
萧然:空荡荡的样子。
清虚:清净虚无,指心境空灵。
西风:秋季的风。
客居:临时住所。
老去:年老。
身心:身体和心灵。
懒惰:懈怠,不积极。
亲疏:关系的亲近或疏远。
僧:出家人,此处指僧侣。
移菊:移植菊花。
分镫:共用一盏灯,表示共享时光。
夜读书:夜晚读书。
幽事:隐逸之事,指安静的生活。
行计:计划,考虑。
去留:离开还是留下。
端的:确实,究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高翥在永定寺独坐清虚之境,感受到秋风来访,内心流露出一种淡泊与慵懒的情绪。他年事已高,对人事的亲疏不再过于计较,而是随和接纳。诗人向僧人借地种植菊花,夜晚与佛相伴读书,享受着宁静的幽居生活。然而,这样的闲适生活却被现实的考虑所打破,他开始思考去留的问题。整首诗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深深感慨,以及对人生选择的沉思。

作者介绍
高翥

高翥
朝代:宋   字:九万   号:菊磵(古同“涧”)   籍贯:余姚(今属浙江)   生辰:1170~1241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是江湖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猜你喜欢

鹊桥仙·角声吹月

角声吹月,风声落枕,梦与柔肠俱断。
谁教当日太情浓,扬不下、新愁一段。
黄花开了,梅花开未,曾约那时相见。
莫教容易负幽期,怕真个、孤他泪眼。

(0)

南乡子·几日诉离尊

几日诉离尊。
歌尽阳关不忍分。
此度天涯真个去,销魂。
相送黄花落叶村。
斜日又黄昏。
萧寺无人半掩门。
今夜粉香明月泪,休论。
只要罗巾记旧痕。

(0)

木兰花慢·倩娇莺姹燕

倩娇莺姹燕,说不尽、此时情。
正小院春阑,芳园昼锁,人去花零。
凭高试回望眼,奈遥山远水隔重云。
谁遣风狂雨横,便教无计留春。
谁知雁杳与鸿冥。
自难寄丁宁。
纵柳院颦深,桃门笑在,知属何人。
衣篝几回忘了,奈残香、犹有旧时熏。
空使风头卷絮,为他飘荡花城。

(0)

八声甘州·问东君

问东君、既解遣花开,不合放花飞。
念春风枝上,一分花减,一半春归。
忍见千红万翠,容易涨桃溪。
花自随流水,无计追随。
不忍凭高南望,记旧时行处,芳意菲菲。
叹年来春减,花与故人非。
总使、梁园赋在,奈长卿、老去亦何为。
空搔首,乱云堆里,立尽斜晖。

(0)

谒金门·花簇簇

花簇簇。
触眼万条垂玉。
小院春深窗锁绿。
水沈风断续。
明月又侵楼曲。
羞向枕囊拘束。
只待夜深清影足。
醉来花底宿。

(0)

谒金门·风阵阵

风阵阵。
吹落杨花无定。
酒病厌厌三月尽。
花檀红自隐。
新绿轩窗清润。
月影又移墙影。
手捻青梅无处问。
一春长闷损。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