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禄崇儒方偃武,长杨罢猎岂佳兵。
无端戍火明西塞,劳我星旗向远征。
天禄崇儒方偃武,长杨罢猎岂佳兵。
无端戍火明西塞,劳我星旗向远征。
这首诗反映了清朝康熙帝胤禛在面对准噶尔部叛乱时的忧虑和决心。首句“天禄崇儒方偃武,长杨罢猎岂佳兵”表达了对和平与文治的向往,以及对战争的审慎态度。接着,“无端戍火明西塞,劳我星旗向远征”描绘了战争的突然爆发和军队的艰苦远征,流露出对士兵们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体现了康熙帝在国家面临危机时的忧国忧民之心,以及他对于战争的复杂情感——既渴望和平,又不得不使用武力来维护国家的稳定。通过“朕每一廑念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展现了皇帝在决策过程中的焦虑和痛苦。最后,“停御宴会日与廷臣筹计军需”则表明了皇帝与大臣们紧密合作,共同商讨军事策略的决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康熙帝作为君主的责任感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关切,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君主处理国家大事时的复杂心理状态。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