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时十五二十过,手弄素月云间磨。
广寒椎碎堕蛟室,龙影歘入扶桑波。
向道仙人一桂树,秋声那得万竿多。
洞庭日本通银河,姮娥夜宴邀湘娥,曙色鸡鸣奈乐何。
常时十五二十过,手弄素月云间磨。
广寒椎碎堕蛟室,龙影歘入扶桑波。
向道仙人一桂树,秋声那得万竿多。
洞庭日本通银河,姮娥夜宴邀湘娥,曙色鸡鸣奈乐何。
这首诗《扇中竹树》是明代诗人解缙所作,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充满奇幻色彩的画面。
首句“常时十五二十过”,以月圆之日为背景,暗示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循环。接着,“手弄素月云间磨”一句,将月亮比作打磨工具,形象地展现了月光在云层中闪烁的景象,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与欣赏。
“广寒椎碎堕蛟室,龙影歘入扶桑波”两句,进一步展开想象的翅膀,将广寒宫的景象与蛟龙、扶桑(传说中的东方神木)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壮丽的氛围。这里运用了神话元素,表达了诗人对超凡脱俗世界的向往。
“向道仙人一桂树,秋声那得万竿多”两句,转而探讨仙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桂树象征高洁与长寿,秋声则代表自然界的生命力。诗人在此提出疑问,表达了对自然现象与超自然存在之间关系的思考。
“洞庭日本通银河,姮娥夜宴邀湘娥,曙色鸡鸣奈乐何”则是对宇宙空间的广阔想象,将洞庭湖与日本、银河相联系,引入嫦娥与湘娥两位神话人物,以及鸡鸣与曙光,构成一幅宏大的宇宙宴会图景。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好奇与探索,也体现了其浪漫主义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构建了一个既现实又超现实的世界,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想象力和对自然、宇宙的深刻感悟。
太学诸生出许昌,抱关夫子特相将。
轻衣短帽秋风里,瘦马羸童古柳傍。
黄叶翻翻惨离思,浊醪沃沃浇愁肠。
欲知此别情怀恶,正是平生气味长。
公归且作诗书伴,我去还依鸿雁行。
酒阑径渡石桥子,回首高城挥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