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为太室游,卢岩在东麓。
直上登封坛,一夜茧生足。
径归不复往,峦壑空在目。
安知有十志,舒卷不盈幅。
一处一卢生,裘褐荫乔木。
方为世外人,行止何须录。
百年入箧笥,犬马同一束。
嗟予缚世累,归来有茅屋。
江干百亩田,清泉映修竹。
尚将逃姓名,岂复上图轴。
昔为太室游,卢岩在东麓。
直上登封坛,一夜茧生足。
径归不复往,峦壑空在目。
安知有十志,舒卷不盈幅。
一处一卢生,裘褐荫乔木。
方为世外人,行止何须录。
百年入箧笥,犬马同一束。
嗟予缚世累,归来有茅屋。
江干百亩田,清泉映修竹。
尚将逃姓名,岂复上图轴。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卢鸿草堂图》,描绘了诗人对卢鸿隐居生活的想象和感慨。首句“昔为太室游”回忆过去游历太室山的经历,卢岩位于东麓,暗示着卢鸿的隐居之地。接下来的诗句通过“直上登封坛,一夜茧生足”形象地写出卢鸿决心隐居的决心,仿佛一夜之间脚上生出茧子,象征着与尘世的割舍。
“径归不复往,峦壑空在目”表达了诗人对卢鸿不再返回尘世的敬佩,卢鸿的隐居生活如画般留在眼前。诗人感叹卢鸿的淡泊名利,他的志向虽多,但并未体现在世俗的功名之中。“一处一卢生,裘褐荫乔木”描绘了卢鸿简朴的生活,身披粗布衣裳,生活在大树之下,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方为世外人,行止何须录”进一步强调卢鸿超然物外的态度,他的行为举止无需被世人记录。然而,即使如此,诗人仍感慨卢鸿的一生如同画卷般被珍藏,连同他的宠物也一同被置于箱箧之中。诗人自比卢鸿,感叹自己也被世俗束缚,但希望能回归自然,拥有像卢鸿那样的茅屋和田园生活。
最后两句“尚将逃姓名,岂复上图轴”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不愿再追求名利,只想逃避尘世的喧嚣,不再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整首诗以卢鸿的隐居生活为引,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名利的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