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台坐见海生尘,秋思偏归寂寞滨。
圆缺一时盼哀乐,山河两戒自陈新。
终愁歌唱天将沸,相忆高寒月有人。
休更题诗问天上,只馀清影似前身。
楼台坐见海生尘,秋思偏归寂寞滨。
圆缺一时盼哀乐,山河两戒自陈新。
终愁歌唱天将沸,相忆高寒月有人。
休更题诗问天上,只馀清影似前身。
此诗《中秋对月》由晚清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黄节所作,描绘了中秋之夜诗人独自对月的思绪与情感。
首句“楼台坐见海生尘”,以楼台为背景,暗示诗人身处高处,俯瞰着世间万物的变化,仿佛能洞察世事的变迁,如同海面升起的尘埃,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变幻。
“秋思偏归寂寞滨”一句,点明了诗人此刻的心境——在秋天的夜晚,面对着孤独的海边,思绪万千,内心充满了寂寞与感慨。这里的“秋思”不仅指季节的变换,更是诗人对人生、对未来的深沉思考。
“圆缺一时盼哀乐,山河两戒自陈新”两句,运用了月亮从圆到缺的变化来比喻人生的起起伏伏,以及其中的喜怒哀乐。同时,“山河两戒自陈新”则暗示了自然界的循环更替,以及诗人对于时间流逝、事物变化的深刻理解。
“终愁歌唱天将沸,相忆高寒月有人”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和对过去的怀念。在高寒的月光下,似乎有人在回忆过去,而诗人却担心自己的歌声会像沸腾的天空一样,无法平静地表达内心的思绪。
最后,“休更题诗问天上,只馀清影似前身”一句,诗人似乎在告诫自己,不要再通过诗歌去寻求天上的答案,因为最终留下的只有如影随形的自我反思。这句话既是对前文情感的总结,也是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领悟。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之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时间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孤独中寻找内心平静的过程。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富有哲理意味,是黄节先生作品中的佳作之一。
应机互换不空同,任运随时转此公。
岂用千寻麻索拽,指端轻拨满寰中。
活泼泼,耀玲珑,相继联绵不断穷。
谁识那边关捩子,闲摇取笑各西东。
能应也资慵,无求不得此轮中。
坠石此时犹拙计,力多功浅众难供。
斯用寡,意丰浓,八万尘劳一点融。
饥渴永销从此脱,儿孙代代得昌隆。
不费力,实从容,超彼迷流摝井中。
莫令绳断沉泥底,手脚茫然杳绝踪。
谩道同轮歌表里,到来观者莫儱侗。
知道本来无可说,屈伸俯仰示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