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役到淮甸,重经感岁年。
鸡声犹郡郭,草色自人烟。
访古山河在,思亲涕泗悬。
南来愁跨马,北去喜乘船。
便续淮南赋,仍歌□□篇。
山前谁杜甫,槎上或张骞。
祇觉心非石,徒教发变玄。
风依沙寺泊,雨借驿楼眠。
燕社迎沽酒,莺春促换绵。
锦翻花蔼蔼,茵细草芊芊。
饱食王孙饭,寒分贵客毡。
从容酬白昼,出处任苍天。
行役到淮甸,重经感岁年。
鸡声犹郡郭,草色自人烟。
访古山河在,思亲涕泗悬。
南来愁跨马,北去喜乘船。
便续淮南赋,仍歌□□篇。
山前谁杜甫,槎上或张骞。
祇觉心非石,徒教发变玄。
风依沙寺泊,雨借驿楼眠。
燕社迎沽酒,莺春促换绵。
锦翻花蔼蔼,茵细草芊芊。
饱食王孙饭,寒分贵客毡。
从容酬白昼,出处任苍天。
这首明代诗人唐之淳的《到凤阳奉呈南涧公》描绘了诗人行役至淮甸时的情感与所见。首联“行役到淮甸,重经感岁年”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再次经过此地触发了他对过去岁月的回忆。颔联“鸡声犹郡郭,草色自人烟”通过鸡鸣和草色,展现了清晨的静谧与人间烟火气。
颈联“访古山河在,思亲涕泗悬”抒发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探寻和对亲人的深深思念,涕泗横流中寓含着情感的深沉。接下来的诗句“南来愁跨马,北去喜乘船”,通过对比出行方式,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不同心境。
“便续淮南赋,仍歌□□篇”暗示诗人将要创作新的篇章,可能是以淮南为题材,而“山前谁杜甫,槎上或张骞”则借古人杜甫和张骞的典故,表达自己的文学追求和探索精神。
中间部分诗人描绘了沿途的景色和生活,如风沙寺泊、雨夜寄宿、燕莺相伴,以及生活的惬意与简朴。尾联“饱食王孙饭,寒分贵客毡”表达了对主人的热情款待,而“从容酬白昼,出处任苍天”则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无论身处何处,都从容面对,听凭自然安排。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丰富,既有旅途的见闻,又有对历史、亲情的怀念,以及对文学创作的追求,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豁达的人生观。
东君老矣,鹈鴂声中,正楝花风急。
园林绿满,把一晌,花事今番多歇。
后尘谁殿,蚤开到、荼蘼香坼。
罥半廊、粉面霓裳,惯抓玉钗堪惜。
思量原自差池,怪不合春初,故里轻掷。
琼葩淡艳,飞遍处,纵忆也应无及。
凭谁窨取,时领略,琉璃新碧。
更得他,香梦成时,说与离人消息。
正黄梅过雨,麦浪挼晴,今朝又是重五。
几阵蒲香,飘来深院,白苧单衫无暑。
戏摘榴花,遍思陈事,凭栏低语。
记那日,条脱亲投,小缠同心丝缕。好谢殷勤邻女。
恰相邀片晌,画完艾虎。
剩半幅轻纨,又索采兰佳句。伤今吊昔,都无是处。
但笑灵均差误。问何事、沅芷江蓠,刚换年年角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