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匪适株林,从夏南!
驾我乘马,说于株野。乘我乘驹,朝食于株!
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匪适株林,从夏南!
驾我乘马,说于株野。乘我乘驹,朝食于株!
这首出自《诗经》的古诗,其意境质朴而深远,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的亲近与和谐。诗中的“胡为乎株林”表达了诗人对于栽植树木的疑问,而“从夏南”则暗示着季节的更迭和时间的流逝。在“匪适株林,从夏南”的重复中,我们感受到一种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与认同。
而“驾我乘马,说于株野。乘我乘驹,朝食于株。”则描绘了一幅诗人在株林间驾车游猎的画面。“驾我乘马”、“乘我乘驹”展示了古代狩猎生活的一幕,“说于株野”、“朝食于株”则传达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栽植、季节更替和狩猎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先秦时期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他们在自然中寻找生存与享乐的方式。诗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意象,通过反复和对比的手法,加深了主题的表现力。
孙孝子,遗腹儿,生辰孤苦何其奇。
三年舅夺母志去,父踪父影茫无知。
人有孝心天肯负,旧箧公文天所护。
此中遗事宛然存,方知父死边城路。
孝子看来悲复喜,和泪和愁戒行李。
彷徨匍匐向南奔,瘴雨蛮烟七千里。
广西山川浩如海,况复丘陵几迁改。
累累相似一何多,知尔荒坟竟安在。
纷纷异梦来冥冥,冥冥之中殊有灵。
一朝忽得一抔土,鹤骨深藏元姓丁。
共言试骨当试血,骨肉相投疑可决。
孙郎沥指血如川,渍入骨中红不灭。
孝子欢声震若雷,解衣包骨抱归来。
南宁郡里新风景,添得孙郎哭父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