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僧》
《送僧》全文
唐 / 牟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梵王生别思,之子事遐征。

烟水浮杯渡,云山只履行。

三生尘梦醒,一锡衲衣轻。

此去家林近,飘飘物外情。

(0)
注释
梵王:佛教中的最高统治者。
遐征:远行,长途跋涉。
烟水:形容水面雾气缭绕,象征迷茫或远方。
云山:指高山峻岭,常寓指遥远或隐逸之地。
三生:佛教中指前生、今生和来世。
一锡:僧人的锡杖,象征修行者的身份。
衲衣:僧侣穿的布衣,简朴修行的象征。
家林:故乡的树林,代指家乡。
飘飘:形容轻盈自在,超脱世俗。
物外情:超脱世俗的情感,指追求心灵的自由。
翻译
梵王生起离别的思绪,他的孩子踏上遥远的征途。
乘舟漂泊在烟水之间,穿越云山只身前行。
三次生命轮回的梦境醒来,一身僧袍轻盈如昔。
这次归程接近家乡的树林,飘然而去,心向物外。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牟融的《送僧》,通过对比和意象手法,描绘了一位僧人的离别情景以及其超然物外的情怀。

"梵王生别思"一句,以“梵王”指代佛祖或高僧,表达了僧人对于即将到来的分别所持有的沉重思想。"之子事遐征"则进一步说明这位僧人的儿子(弟子)被派往远方执行使命,这种长途跋涉的任务增添了一份离别的艰辛。

"烟水浮杯渡,云山只履行"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如烟雾缭绕的水面和高耸入云的山峰,形象地展现了僧人独自一人穿越自然界的旅途。这里的“浮杯渡”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而“只履行”则强调了僧人的孤独与坚定。

"三生尘梦醒,一锡衲衣轻",这两句诗表达了僧人对于世间纷扰的觉悟和对佛法的追求。"三生"指的是过去、现在和未来,即时间的长河;而“尘梦”则是世间的一切迷惑与束缚。"一锡衲衣轻"则形象地表达了僧人通过禅修(一锡)来获得心灵上的解脱,其简朴的生活方式(衲衣)也体现了一种精神上的轻松。

最后,"此去家林近,飘飘物外情"两句诗预示着僧人的归宿——不远的将来他将回到自己的禅林,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世俗情感的超脱,心中只有对佛法的执着和追求。"飘飘"一词形容了一种轻盈自如、物我两忘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离别与修行生活的描绘,以及对其超然世俗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一个出世间而又不脱离尘世的宁静境界。

作者介绍

牟融
朝代:唐   字:子优   籍贯:北海安丘   生辰:?―公元79年3月26日

牟融(?―公元79年3月26日),字子优,北海安丘人,东汉官员。牟融学问渊博,初以《大夏侯尚书》教授学生数百人,在乡里很有名。后举茂才,任丰县县令。在任三年,政绩为州郡第一。牟融后入朝任职,历任司隶校尉、大鸿胪、大司农、司空、太尉等。牟融在职尽责,很有能力,受到百官敬畏、皇帝称颂。建初四年(公元79年),牟融去世。牟融著有《牟子》二卷。
猜你喜欢

孤客

众人皆汲汲,孤客自俞俞。

方外居来久,囊中物尽无。

行将筇作伴,讲以石为徒。

若问何宗旨,饥来饭一盂。

(0)

石室

石室閒眠过午钟,看来唯我最疏慵。

生憎俗客妨幽趣,不与樵夫说定踪。

麋下涧阴时引子,鹤归林表只依松。

人生未解休心去,多向尘区叹不逢。

(0)

偈颂一百五十首·其一二二

大仙心,休莽卤。三十三,错分付。

细推穷在何处,只知昨日雨今日晴,而不知今日晴昨日雨。

灵云陌上桃花飞,翻忆玄沙未彻语。

(0)

出山相赞·其二

六载入山缘底事,复缘底事出山来。

毒心毒行人难见,但见春风笑脸开。

(0)

颂古一○一首

云自高飞水自流,海天空阔泳孤舟。

夜深不向芦湾宿,迥出中间与两头。

(0)

颂古一○一首·其五十五

长江澄澈即蟾华,满目清光未是家。

借问渔舟何处去,夜深依旧宿芦花。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陈著 楼钥 司马光 吕本中 释印肃 谢榛 马钰 曹勋 陈曾寿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