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泽涵濡四海同,微生曾莫预昆虫。
不参品物陶镕外,独作穷人盖载中。
深阱已颠犹磷石,危苕将箨更推风。
一家寄命嗟无地,何负明神与上穹。
惠泽涵濡四海同,微生曾莫预昆虫。
不参品物陶镕外,独作穷人盖载中。
深阱已颠犹磷石,危苕将箨更推风。
一家寄命嗟无地,何负明神与上穹。
这首诗名为《书事觉庵》,是宋代诗人穆脩所作。诗中表达了对世间恩惠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沉思。首句"惠泽涵濡四海同"描绘了广博的恩惠如润泽四海一般普照众生,然而个人微小如虫,难以参与其中。"不参品物陶镕外,独作穷人盖载中"进一步强调个体在宏大世界中的渺小,只能在困苦中寻求庇护。
接下来的诗句"深阱已颠犹磷石,危苕将箨更推风"运用比喻,将困境比作深井中的磷火,即使身处险境仍坚韧不拔;而生活中的艰难如同竹笋在风雨中挣扎,暗示人必须不断努力以求生存。"一家寄命嗟无地"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感叹,最后一句"何负明神与上穹"则以问句收束,表达了对上苍的敬畏和对自己是否有所亏欠的自省。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穆脩作为宋代文人的敏感心灵和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洞察。
玉门关南百草腓,玉门关北斗兵稀。
边头无事马秋肥,将军出射沙尘瀰。
一胡据鞍执大旗,翩然前导疾若飞。
一胡引弰如附枝,一胡放箭箭不知。
后有两胡蹙骑追,侧身拔镞恐镞遗。
玉门关城迥且巍,一时士马何神奇。
我来塞外按边陲,曾挥此马看君骑。
为君取酒尽千卮,醉里争誇战胜归。
到今已是十年期,画家所写是耶非,却忆当初亲见时。
有客越中来,衣带越溪雨。
既来还遽辞,耿耿不得语。
譬如东轩月,偶此成宾主。
浮云一与期,清光无定所。
出门复入门,怅望夜将午。
几向雨来时,念子溪之浒。
事违人已衰,别多心更苦。
朝来数鬓丝,近复添几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