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中宿峡》
《中宿峡》全文
明 / 伦以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峡江春尽水潆洄,猿去犀沉事已灰。

铁笛一声何处至,布帆千里故人来。

花开洞口逢青眼,路入仙源尽紫苔。

三十年前游赏梦,此心常在钓鱼台。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伦以谅的《中宿峡》诗,描绘了峡江春尽时的景色与情感,充满了深邃的意境和对过往时光的追忆。

首联“峡江春尽水潆洄,猿去犀沉事已灰”,开篇即以峡江春末的景象入题,江水回旋,仿佛时间的流逝,而“猿去犀沉”则暗喻往事如烟,一切皆成过去。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猿和犀分别代表了自然界中的两种动物,它们的消失象征着岁月的无情和世事的变迁,使得“事已灰”这一情感表达更为深刻。

颔联“铁笛一声何处至,布帆千里故人来”,转而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铁笛声声,似乎从远方传来,唤起了人们对友情的向往;而千里之外的故人乘着布帆而来,则是友情跨越时空的体现。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

颈联“花开洞口逢青眼,路入仙源尽紫苔”,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洞口的花开,象征着美好事物的出现,而“青眼”则是古代表示赞赏或重视的眼神,这里用来形容遇见美好的事物时的欣喜之情。同时,“路入仙源尽紫苔”则暗示着寻觅到了心灵的归宿,充满了神秘与宁静的氛围。

尾联“三十年前游赏梦,此心常在钓鱼台”,将思绪拉回到了遥远的过去,三十年前的游赏之梦,如今仍铭记于心,钓鱼台成为了诗人情感寄托的地方。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坚持,即使时光流转,心中的那份热爱与追求依旧不变。

综上所述,《中宿峡》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回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态度的坚守,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作者介绍

伦以谅
朝代:明

明广东南海人,字彦周。文叙子。正德十六年会试中式,嘉靖帝即位,成进士。授山西道御史,官至南京通政司参议。有《石溪集》。
猜你喜欢

次韵壁间蒋侯诗

轩前丛玉是谁种,笑里风姿件件宜。

耐久节高真不屈,此情惟有雪霜知。

(0)

再游读旧题

渡头路入白云隈,断岸柴门窈窕开。

忽忆去年曾过此,拂尘闲看旧题来。

(0)

尝卢橘

皮似柿椑发易剥,核如龙眼味芳鲜。

满盘的砾如金弹,丛手分尝忆去年。

(0)

临济大师生辰

靖康二年四月十,眼见耳闻信不及。

三玄三要都揭开,露出法身赤吉力。

(0)

木上人久游归宗赠之二首·其一

熏烝闻见有源流,诗学寒溪老比丘。

勿讶谈禅太文彩,从来虎穴不生彪。

(0)

送范上人乞食

众魔不敌精进力,万行难过平等心。

持钵莫辞穿聚落,道人随处是丛林。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顾况 刘因 叶梦得 晁公溯 谢应芳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高适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释敬安 吴镇 王廷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