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语层层风雨寒,支筇人老怯凭栏。
之江到此霸图尽,病雁横空来日难。
肯与西湖作屏障,可容东海镇狂澜。
潮痕不没云栖路,佛火樯灯夜夜看。
铃语层层风雨寒,支筇人老怯凭栏。
之江到此霸图尽,病雁横空来日难。
肯与西湖作屏障,可容东海镇狂澜。
潮痕不没云栖路,佛火樯灯夜夜看。
这首诗描绘了六和塔在风雨中的景象,以及诗人年迈体衰时登临的感受。首句“铃语层层风雨寒”以风铃声穿透风雨,营造出冷寂的氛围,显示出诗人面对自然的力量感到些许凄凉。第二句“支筇人老怯凭栏”中,“支筇”是拄杖,表明诗人步履蹒跚,对栏杆有所畏惧,流露出老去的无奈。
接下来,“之江到此霸图尽”暗示历史的沧桑,六和塔所在的钱塘江边,曾经的辉煌已成过往。而“病雁横空来日难”则借病雁的形象,寓言自己或国家的困境,未来之路显得艰难。“肯与西湖作屏障”表达出六和塔作为地理标志,似乎在庇护着西湖,象征着保护和守护的力量。
最后一联“潮痕不没云栖路,佛火樯灯夜夜看”,写潮水痕迹常在,夜晚的佛塔灯火映照云栖路,展现出一种宁静与坚守,诗人似乎在寄托希望于塔的永恒与信仰。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六和塔的景象,融入个人的身世感慨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