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修庙貌,栋宇已摧残。
牲币三时少,风泉四月寒。
野僧多稌穥,古木有杉栾。
深欲重修葺,蹉跎又解官。
何年修庙貌,栋宇已摧残。
牲币三时少,风泉四月寒。
野僧多稌穥,古木有杉栾。
深欲重修葺,蹉跎又解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襄所作的《寄谢三井山祷雨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三井山庙宇的感慨和愿望。首句“何年修庙貌”询问庙宇的修建年代,暗示其历史悠久;“栋宇已摧残”描绘了眼前的衰败景象,透露出岁月侵蚀的痕迹。
接下来,“牲币三时少”写出了香火不旺,祭祀供品稀疏,反映出庙宇的冷清;“风泉四月寒”则通过环境的凄凉,进一步渲染了庙宇的荒凉气氛。诗人接着描述了周围的自然景象,“野僧多稌穥”,说明附近有僧人以农耕为生,生活简朴;“古木有杉栾”则点出山林的古老与静谧。
最后两句“深欲重修葺,蹉跎又解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想要修复庙宇的愿望,但由于个人境遇的变迁(“解官”),未能立即实现,流露出一种无奈和遗憾的情绪。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含着对历史遗迹的惋惜和对信仰文化的关注。
莫向愁人说。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七八。
是则中年伤怀抱,客里何堪送客。
又添取、一襟凄咽。
岸柳凋零秋容澹,黯消凝、怎忍轻攀折。
重会面,甚时节。杏花丽日梅花雪。
记当时、一觞一咏,楚云湘月。
别后君休劳春梦,转眼江南塞北。
莫漫被、闲愁萦结。
且判离筵今夕醉,霎时间、便见兰舟发。
空怅望,水云阔。
大圭廉不割,利剑用不缺。
当其斩马时,良玉不如铁。
置铁在洪炉,铁消易如雪。
良玉同其中,三日烧不热。
君疑才与德,咏此知优劣。
天路来兮双黄鹄,云上飞兮水上宿。
抚翼和鸣整羽族,不得已,忽分飞。
家在玉京朝紫微,主人临水送将归。
悲笳嘹唳垂舞衣,宾欲散兮复相依。
几往返兮极浦,尚裴回兮落晖。
岸上火兮相迎,将夜入兮边城。
鞍马归兮佳人散,怅离忧兮独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