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差绿影到书帷,秋半何如春晓时。
即景忽忘原是我,赓题试道复为谁。
傥来生意菊含蕊,适去韶华花谢枝。
却哂未能离结习,吟叉犹自镇敲诗。
参差绿影到书帷,秋半何如春晓时。
即景忽忘原是我,赓题试道复为谁。
傥来生意菊含蕊,适去韶华花谢枝。
却哂未能离结习,吟叉犹自镇敲诗。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与初春时节的对比,以及自然景色对诗人情感的影响。首句“参差绿影到书帷”描绘了秋天树木参差不齐的绿影映照在书房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萧瑟的氛围。接着,“秋半何如春晓时”则表达了诗人对秋季与春季清晨的不同感受,似乎在感慨季节更迭带来的不同心境。
“即景忽忘原是我”一句,诗人仿佛融入了眼前的景致中,忘记了自己作为观者的身份,表现出对自然美景的沉浸和痴迷。“赓题试道复为谁”,则是在即兴创作后,思考着这样的作品究竟应归于谁,流露出对自我表达和创作意义的反思。
“傥来生意菊含蕊,适去韶华花谢枝”两句,通过菊花的含苞待放和花朵的凋谢,象征着生命中的新生与消逝,以及时间的流转。菊花的开放预示着生机,而花的凋谢则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最后,“却哂未能离结习,吟叉犹自镇敲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习惯于诗歌创作的自嘲,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和热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和自我认知的独特感悟。
全州古松大道边,白昼暝色行苍烟。
溪回路转不知数,直至兴安阴接连。
蛟龙拿空势欲舞,往往呼号作风雨。
大枝屈铁少枝盘,偃蹇突怒如相忤。
时复一株罗樵斧,槎牙无枝形独古。
谁栽此松经几祀,国初太守名犹记。
胜迹曾留学士题,繁阴长与行人憩。
松风冷冷山寂寥,松月皎皎明清霄。
遥想山中风月下,定有鹤仙吹玉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