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当阳道间·其一》
《当阳道间·其一》全文
宋 / 刘子寰   形式: 古风

当阳楚名都,畴昔用武国。

山馀磨剑石,陵有拖鎗谷。

自从春秋来,纷纷几蛮触。

霸主争盟会,盗贼逞杀戮。

城郭递锄夷,生灵尽鱼肉。

到今犹荒凉,旷野鬼昼哭。

道途烟火绝,一驿数茅屋。

盛衰相乘除,治乱有反覆。

可怜江汉民,生比牛山木。

灵禽避天风,高士弃周粟。遥望武陵源。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当阳这一历史名城的沧桑变迁,充满了对过往辉煌与现今荒凉的感慨。诗人以“当阳楚名都,畴昔用武国”开篇,点明了当阳昔日作为楚国军事重镇的地位,接着通过“山馀磨剑石,陵有拖鎗谷”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这里的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暗示着这里曾是兵戈相向之地。

“自从春秋来,纷纷几蛮触”一句,将时间线拉长,从春秋时期一直说到“蛮触”,借以表达自古以来战乱不断的历史背景。接下来,“霸主争盟会,盗贼逞杀戮”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以及权力斗争的激烈。

“城郭递锄夷,生灵尽鱼肉”两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战争对城市和人民的破坏与摧残,将“城郭”比作被“锄夷”(即被铲平),将“生灵”比作“鱼肉”,形象地表达了战争带来的深重苦难。

“到今犹荒凉,旷野鬼昼哭”则直接描绘了当阳如今的荒凉景象,仿佛连鬼魂都在白日哭泣,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哀叹。

“道途烟火绝,一驿数茅屋”描述了道路两旁人烟稀少,仅剩零星的茅屋,进一步强调了当阳的荒凉与凋敝。

“盛衰相乘除,治乱有反覆”总结了历史的循环更替,表达了对世间兴衰无常的深刻理解。

最后,“可怜江汉民,生比牛山木”表达了对当阳百姓的同情,将他们与牛山木相比,暗示了他们的生活如同牛山木般脆弱,饱受苦难。

“灵禽避天风,高士弃周粟”则是对高尚人格的赞美,表明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仍有不屈的灵魂坚守自己的信念。

“遥望武陵源”则以武陵源为结尾,引人遐想,似乎在呼唤着历史的记忆与未来的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当阳历史变迁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与历史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性与自然的赞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刘子寰
朝代:宋

[约公元一二二四年前后在世]字圻父,号篁栗翁,上饶人,居麻沙。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早登朱熹之门。宁宗嘉定十年(1217)进士,官至观文殿学士。平生乐于山林,淡泊自守。能诗文,与同邑刘潜夫齐名。克庄尝叙其诗集,行于世。
猜你喜欢

孙季蕃死诸朝士葬之于西湖之上

卜宅西湖上,花翁死亦荣。

诙谐老方朔,旷达醉渊明。

风月生前梦,歌诗身后名。

风流不可见,肠断玉箫声。

(0)

光泽溪上

舣棹西岩下,舟人语夜阑。

风林无鸟宿,石窟有龙蟠。

月色连沙白,滩声入梦寒。

晓来新得句,寄与故人看。

(0)

小畦

小畦寻丈许,凿壁置柴扉。

雨后菜虫死,秋来花蝶稀。

插篱新种菊,抱瓮已忘机。

俗客忽相访,妨人洗布衣。

(0)

久客还乡

短檐纱帽旧麻衣,铁杖扶衰步履迟。

老去分为无用物,客游谁道有归时。

丰年村落家家酒,秋日楼台处处诗。

生长此方真乐土,江淮百姓政流离。

(0)

昭武太守王子文日与李贾严羽共观前辈一两家诗及晚唐诗因有论诗十绝子文见之谓无甚高论亦可作诗家小学须知·其一

文章随世作低昂,变尽风骚到晚唐。

举世吟哦推李杜,时人不识有陈黄。

(0)

觅芍药代简岂潜

照映亭池芍药春,红红白白斗精神。

与其雨打风吹去,争似慇勤折赠人。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李杰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