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郯子国,瓦砾尚孤城。
吏事昏鸦集,人烟返照横。
乱流豗地脉,遗戍护农耕。
衮衮看前席,凭谁一寄声。
春秋郯子国,瓦砾尚孤城。
吏事昏鸦集,人烟返照横。
乱流豗地脉,遗戍护农耕。
衮衮看前席,凭谁一寄声。
这首诗描绘的是春秋时期郯子国遗址的荒凉景象。"瓦砾尚孤城",说明古城只剩下残垣断壁,显得孤独而破败。"吏事昏鸦集",通过昏鸦聚集在官署,暗示了官府的冷清和无人问津。"人烟返照横",傍晚时分,炊烟稀疏,映照着残破的村庄,更显凄凉。
"乱流豗地脉",可能是指河流紊乱,冲击着地势,显示出自然与废墟的交融。"遗戍护农耕",则揭示出尽管战事已远,仍有戍卒守护着农田,象征着生活的艰难和坚韧。最后两句"衮衮看前席,凭谁一寄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希望有人能倾听并理解这个时代的沉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历史遗迹为背景,寓言式地展现了社会变迁和民生疾苦,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平生生长匡山麓,翻飞欲向天池浴。
更向凌虚一俯观,池中湛湛澄冰玉。
须臾香雾生紫烟,身入云霄露沾沃。
来从绝献一振衣,山下群山眇于粟。
夜深忽见佛灯来,钟磬声声隔棼俗。
翩翩跨鹤游天庭,松风为奏霓党曲。
晓来山霁彩霞生,起听黄鸟当窗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