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袅山堂红日开,天风吹鹤下瑶台。
传书为问西王母,别后蟠桃熟几回。
松袅山堂红日开,天风吹鹤下瑶台。
传书为问西王母,别后蟠桃熟几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气飘渺的景象,以松鹤为主角,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首句“松袅山堂红日开”,以“袅”字生动地描绘了松树在阳光照耀下的轻盈姿态,仿佛是山堂中升起的一缕轻烟,与“红日开”相映成趣,展现出一幅温暖而生机勃勃的画面。接下来,“天风吹鹤下瑶台”,通过“天风”和“鹤”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仙境般的意境,鹤从瑶台飞下,似乎是从天界降临,增添了神秘与高雅的气息。
“传书为问西王母,别后蟠桃熟几回。”这两句则表达了对长寿与仙界的向往。通过“传书”这一动作,将人与仙界联系起来,询问西王母蟠桃成熟的情况,暗含了对长生不老的渴望。同时,通过“别后蟠桃熟几回”这一疑问,不仅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对时光流转、生命有限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构建了一个既现实又超脱的境界,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长寿与仙境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宦业祗簿领,游目旷林泉。
偶此山阴雪,来冲窦中烟。
新阳一以长,天道会好还。
招邀复材彦,探讨事幽元。
初遵潜虬壑,还过种玉田。
曲槛俯跃鳞,盘空堕飞鸢。
时闻林端磬,几遇云外仙。
相将愿有遂,所适期无前。
我闻老僧岩,未到僧岩石。
庄诵半游诗,恍若山行客。
是日望舒满,笋舆戒发夕。
素影流稻衣,晃皪骇绀碧。
定在白马前,安问何年划。
阅尽驱驰人,劳劳倦于役。
闭口一无言,攒眉亦何益。
会当往拜之,有癖自畴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