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心原不上胭脂,不及春风却赠谁。
香腻重门关不住,几曾轻许外人窥。
素心原不上胭脂,不及春风却赠谁。
香腻重门关不住,几曾轻许外人窥。
这首诗《栀子花(其五)》由明代诗人梁以壮所作,通过对栀子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
首句“素心原不上胭脂”,以“素心”比喻栀子花的纯洁与高雅,暗示花朵本身无需任何外在的装饰,其自然之美已足够动人。接着,“不及春风却赠谁”一句,将春风吹拂下的花朵比作是春风的馈赠,但又提出了疑问——这样的美好为何物,又赠予了何人?这里不仅赞美了花朵的美丽,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难以言传、难以捕捉的感慨。
“香腻重门关不住”,进一步描绘了栀子花的香气浓郁,即使是在重重门户的阻隔下,也无法完全封锁其芬芳,暗示了美好事物的感染力和穿透力。最后,“几曾轻许外人窥”则表达了对这种美好难以轻易触及的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这份纯净与美好的珍惜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栀子花的自然之美及其难以言喻的魅力,同时也蕴含了对美好事物易逝、难以把握的哲思,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敬仰与赞美。
支硎一带连寒山,山下出泉为寒泉。
淙淙幽幽赴溪壑,跳珠溅玉多来源。
土人区分称各别,岂能一一徵名诠。
兰椒策马寻幽胜,山水与我果有缘。
就中宧光好事者,引泉千尺注之渊。
泉飞千尺雪千尺,小篆三字铭云峦。
名山子孙真不绝,安在舍宅资福田。
槃陀坐对清万虑,得未曾有诗亦然。
雪香在梅色在水,其声乃在虚无间。
少陵何人斯,曰似司马迁。
太史牛马走,于此何有焉。
瞢者瞢不理,知言超言前。
政如春在花,春岂必丑妍。
又如发清弹,意岂必在弦。
悠悠云出山,滔滔水行川。
云水山川行,莫测何能然。
不知其谁知,软语黄庭坚。
庭坚语弗软,壮折滟滪颠。
尽写剑硖诗,不数金薤篇。
密付草玄后,夜光寒烛天。
扁作大雅堂,醉墨犹明鲜。
至今百岁后,此意惟心传。
炎宋诸王孙,传癖不复痊。
闭户阅宗派,尚友清社贤。
吕韩俨前列,芳蜡然金莲。
三洪偕二谢,病可携瘦权。
夺胎换骨法,妙处尤拳拳。
疏越正始音,细取麟角煎。
亦有老斲轮,堂下时蹁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