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峰曾到处,题记没苍苔。
振锡传深谷,翻经想旧台。
危松临砌偃,惊鹿蓦溪来。
内殿御诗切,身回心未回。
中峰曾到处,题记没苍苔。
振锡传深谷,翻经想旧台。
危松临砌偃,惊鹿蓦溪来。
内殿御诗切,身回心未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司空图的作品,名为《次韵和秀上人游南五台》。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往昔游历之地的怀念之情。
"中峰曾到处,题记没苍苔。" 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曾经到过的中峰之巅,留下了题字,但时光流逝,那些题字早已被苔藓所覆盖,不复存在。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隐喻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振锡传深谷,翻经想旧台。" 振锡可能指的是清晨鸟鸣的声音,传递在深邃的山谷之中;而“翻经”则是诗人阅读古籍时的心境,通过这些行为来回忆起过去游历过的旧台,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危松临砌偃,惊鹿蓦溪来。"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山水画面:树木在悬崖边上生长,形态扭曲;而鹿儿因为惊吓,从溪流中跳跃而出。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激荡与不安。
"内殿御诗切,身回心未回。"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深。内殿可能指的是皇宫中的某个地方,御诗是皇帝吟咏的诗篇,这里用“切”字形容诗意的深沉与感人;而“身回心未回”则意味着虽然身体已经返回,但心中对那边景色的思念仍然挥之不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怀旧之情和深沉的情感世界。
显老明禅,入理深渊。文殊为体,妙用普贤。
凤山得旨,妙契南源。三株树下,坐断云烟。
金刚作眼,鼻孔辽天。言谈讽咏,草木皆鲜。
钦风久矣,偶睹惠然。如天甘露,沃我心田。
希有希有,世外金仙。老婆心切,示我窥鞭。
自知本有,久被尘缠。普光明殿,海印俱全。
弥勒阁中,了了何言。常在不欠,触目无边。
一毫头上,妙绝偏圆。含融法界,本体现前。
时人须警觉,应道不痴颠。
苦牛并急马,也只少他钱。
今生还不足,来生又吃鞭。
道人虽无事,不忍哭苍天。
今古论如是,岂可向愚言。
无我无钱质,此处静悄然。
显迹灵光在,梦然一炷烟。
普庵何处去,分明在目前。
须当如是体,可学老婆禅。
莫住空花相,谤佛结深冤。
以善能销恶,以顺和逆颠。
以道资顽狠,以心助普贤。
以师为心本,以念于无缘。
以身如父母,以力报愚贤。
出家为佛子,动静自光鲜。
超凡并越圣,真实不堪言。
曾经千万劫,碎身报未圆。
我今排次定,更莫听胡喧。
顺我大家吉,逆我众无缘。
孤峰无觅处,三千遍大千。
此时思一偈,虚空应不得。
非是我做作,真如体自然。
《偈颂三十首·其三十一》【宋·释印肃】时人须警觉,应道不痴颠。苦牛并急马,也只少他钱。今生还不足,来生又吃鞭。道人虽无事,不忍哭苍天。今古论如是,岂可向愚言。无我无钱质,此处静悄然。显迹灵光在,梦然一炷烟。普庵何处去,分明在目前。须当如是体,可学老婆禅。莫住空花相,谤佛结深冤。以善能销恶,以顺和逆颠。以道资顽狠,以心助普贤。以师为心本,以念于无缘。以身如父母,以力报愚贤。出家为佛子,动静自光鲜。超凡并越圣,真实不堪言。曾经千万劫,碎身报未圆。我今排次定,更莫听胡喧。顺我大家吉,逆我众无缘。孤峰无觅处,三千遍大千。此时思一偈,虚空应不得。非是我做作,真如体自然。
https://shici.929r.com/shici/ThIrldyG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