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鸾溪头,门掩寒山雪。
侧闻飞瀑下,法雷振岩穴。
冠盖列松杉,杖笠相颃颉。
主人貌婴儿,真似谁优劣。
犹争法秋毫,不与稗贩埒。
今见尽虎皮,云深山路绝。
撺迹远海隅,攒眸长捲舌。
忆昔鸾溪头,门掩寒山雪。
侧闻飞瀑下,法雷振岩穴。
冠盖列松杉,杖笠相颃颉。
主人貌婴儿,真似谁优劣。
犹争法秋毫,不与稗贩埒。
今见尽虎皮,云深山路绝。
撺迹远海隅,攒眸长捲舌。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在鸾溪头所见之景的回忆。首句“忆昔鸾溪头,门掩寒山雪”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冬日清晨,山间被白雪覆盖,静谧而清冷的画面,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接着,“侧闻飞瀑下,法雷振岩穴”两句,通过听觉的角度,描绘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以及其声音如同法雷般震撼山谷,营造出一种既壮丽又神秘的氛围。
“冠盖列松杉,杖笠相颃颉”则转为对环境的描绘,松杉林立,冠盖如云,人们或手持杖或戴笠穿梭其间,构成了一幅和谐共生的自然与人类共存的画面。这里的“真似谁优劣”一句,看似在比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和谐状态的赞美和向往。
后半部分,“今见尽虎皮,云深山路绝”描述了时间的流逝,昔日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荒凉与孤独。“撺迹远海隅,攒眸长捲舌”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境遇的无奈与感慨。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追忆与对当下处境的反思,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