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午憩二首·其二》
《午憩二首·其二》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晴边雨后麦秋时,风色轻轻日色微。

已隔深溪仍蘸水,却教人折野蔷薇。

(0)
注释
晴边:雨后的晴朗一边。
麦秋:秋季的麦田。
风色:微风的颜色,指风的轻柔。
日色:阳光的颜色,指阳光的微弱。
深溪:深深的溪流。
蘸水:沾湿水面。
折:采摘。
野蔷薇:野生的蔷薇花。
翻译
雨后初晴的秋季麦田,微风轻拂,阳光淡淡。
麦田与深深的溪流相隔,连水面都仿佛沾染了雨水,却诱惑着人们去采摘野生的蔷薇花。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秋天景色的诗,充满了对自然美好情境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首句“晴边雨后麦秋时”,设定了一种典型的秋季场景,即在一场雨过后的晴朗天气中,正值麦子成熟的季节。这里的“晴边”二字,既形象地描绘出天气变化,也为下文的意境铺垫。

接着,“风色轻轻日色微”,则是对这一时节内在氛围的描写。“风色”一词,极具诗人独到的观察力和表现手法,用“颜色”来形容无形的风,把握住了秋风轻柔的特点。与此同时,“日色微”则表达了秋日阳光温和而不烈的特性,这种描写使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淡远而宁静的秋意。

第三句“已隔深溪仍蘸水”,诗人笔触转向自然景观,通过对山谷间溪水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深处细微之美的捕捉。这里的“已隔深溪”说明了诗人所处位置与溪流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而“仍蘸水”则显示出即便在这样的距离下,水声依然清晰可闻,给人以耳濡目染之感。

末句“却教人折野蔷薇”,则是诗人的情感抒发和哲理思考。这里的“却教人”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自省与告诫,而“折野蔷薇”则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在大自然中寻找简单而纯粹的快乐,享受那份不为世俗所扰的宁静。这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自然、生命和存在本身深刻的理解与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更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与世无争的情怀。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牡丹·其四

东秦西洛景相望,只候花开是醉乡。

曾见玉香毬最好,樽前何独说姚黄。

(0)

偕王道观雪中联句·其八

砻转扬轻矿,筛旋迸细粞。

纹波翻太液,缟练绕蓬莱。

(0)

暑中喜雨

小雨破炎炽,满怀贮清爽。

忽御两腋风,太虚一登赏。

(0)

简元舆祠部·其二

百花岩上仙人住,岩下为州山水聚。

白头青冢南北人,倒影沈沈独怀古。

倚栏把酒与谁同,况是使君为献主。

应唤渔舟疏苇中,旋脍游鳞落红缕。

秘书座上最轩昂,能共春云争态度。

红衣带月今何处,几转春残掩朱户。

飞船送客空断肠,梁尘漫落声中句。

虚白亭前湖水閒,忽为霓裳起思慕。

出门沙土乱如雨,薰风吹梦天南去。

(0)

孙元忠寄示种竹诗戏以二十篇答·其十九

密竹复冬笋,抽梢合过墙。

明涵客衣静,阴过酒樽凉。

初月出不高,茂林延疏光。

欣然淡情素,丘壑道难忘。

(0)

又一首离合转韵寄孙虢州

鳜鲩饮石乳,鱼中最温补。

字画尚茫然,何由食鲜□。

漆林自小足,水绕庵前竹。

君性本清高,伊人又閒熟。

三堂秋际馀,一枕梦回初。

斤斧却无事,新诗或起予。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朱翌 尤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