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惟松竹,于梅伯仲间。
藉溪并白水,着个老屏山。
岁晚惟松竹,于梅伯仲间。
藉溪并白水,着个老屏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自然景象和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岁晚惟松竹,于梅伯仲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年底之际,对那些坚守不变、宁静致远的松树、竹子以及尚未开放却已露端倪的梅花产生了一种亲切的情感。这里的“伯仲”是古代兄弟排行中的第二和第三个弟兄,引申为朋友之间的相互尊敬与平等。
"藉溪并白水,着个老屏山"则描绘了诗人居住之所,是一片溪流潺潺、水色纯白,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地方。"藉"字意味着河岸边的草木丛生,而“着”字则表达了长时间的停留和栖息。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宁静祥和,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场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绘,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纷争、归隐山林以求心灵净化与平和的心境。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情感,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于隐逸生活的一种向往与追求。
年来百念如寒灰,老眼慵向时人开。
犹有爱山缘未断,芒鞋信步东岩隈。
东岩幽胜甲晋境,寒藤古木生苍苔。
谁凿云根泄海眼,惊波深泻如奔雷。
衲僧具眼觑天奥,作亭闯尔临渊洄。
亭中空洞纳万象,收奇揽秀无遗材。
倚阑清坐洗尘念,洒然冰雪涵灵台。
上方一目尽千里,劳筋未暇穷崔嵬。
百年名刹烬一炬,可怜金碧成蒿莱。
世间兴废岂足道,会看穹壤论三灾。
短生乘化不暂驻,须臾变化随风埃。
心知所历皆梦境,题诗漫识吾曾来。
下山一笑便陈迹,但见白塔苍烟堆。
宝伽如来出海山,隐身自画如来像。
三日开门孤鹤飞,满壁晬容现殊相。
一首千臂眼在手,一一手执各异状。
日月山岳星宿明,钟鼓磬铎琴筑响。
矛戟戈剑利兵锋,瓶钵螺巾宝锡杖。
左右上下满大千,应机妙用不可量。
金光宛转遍沙界,亿万人天尽回向。
昔闻如来发洪誓,慧目无边破诸妄。
我今祝愿果初心,销灭含生多劫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