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吹度洛川滨,辘辘香车碾软尘。
树色含烟山泼翠,波光如镜草铺茵。
漫疑渔父来秦境,拟效陈思赋《洛神》。
指点扁舟来一叶,三篙暖涨碧粼粼。
东风吹度洛川滨,辘辘香车碾软尘。
树色含烟山泼翠,波光如镜草铺茵。
漫疑渔父来秦境,拟效陈思赋《洛神》。
指点扁舟来一叶,三篙暖涨碧粼粼。
这首清代诗人缪宝娟的《洛浦春游》描绘了一幅春天洛河畔的美景图。首句"东风吹度洛川滨",以春风起笔,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和生机盎然的气息。"辘辘香车碾软尘",通过车轮声和尘土的细腻描绘,展现出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
"树色含烟山泼翠",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山峦在烟雾中青翠欲滴的景象,富有诗意。"波光如镜草铺茵",将水面比作镜子,形容洛水的平静,岸边的草地则如茵毯般柔软,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漫疑渔父来秦境",诗人想象自己仿佛置身于秦地仙境,渔父的形象增添了神秘与超脱的意蕴。"拟效陈思赋《洛神》",诗人表达了想要效仿曹植《洛神赋》的文采,流露出对洛神传说的向往和对文学创作的追求。
最后两句"指点扁舟来一叶,三篙暖涨碧粼粼",诗人以动态的手法收尾,轻轻点出一只小舟在碧波上缓缓行驶,水面泛起粼粼波纹,给人以悠然自得之感,完美地结束了这次洛浦春游的描绘。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春天洛河景色的热爱和赞美。
天容吾老,谢春风妆点,舞雩沂水。
剩有门前烟景胜,混迹渔樵堪喜。
失学从儿,愁贫任妇,聊诵村夫子。
时名何有,赋成覆酱瓿耳。
空自跳荡词场,浮沉墨榜,复雄谈弧矢。
一剑曾邀知己顾,难负文山柴市。
逃入东林,别联白社,就此终身矣。
相呼道学,他年瞒尽青史。
循彼南陔,厥草油油,北堂在前。
睹穿帘舞燕,楼檐宿鸟;夕来朝去,娱悦高年。
陆绩思亲,仲由孝养,橘可怀兮米负肩。
真堪羡,喜慈颜如旧,儿鬓初斑。
婆娑地上金仙,看膝下蹁跹乐事全。
正熏风池馆,端阳佳节;葵榴满放,杨柳三眠。
绢拂鹅溪,笔推龙爽,点染韶光景更妍。
留题遍,想莱衣戏彩,旷世同传。
去去应难问,寒空叶自红。
此生已沦落,犹幸得君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