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岚生云姿,其瀑作雨势。
清景当柴门,未肯早键闭。
薄怜溪草多,色茜略如袂。
鸟来吾不驱,爱其韵柔脆。
微风调古音,初月送斜睇。
声色归自然,乃可免凋敝。
品物争万劳,上象始无际。
驰心天海垠,廓处尽蒙翳。
何如槐叶阴,适我抱琴憩。
空江如玉奁,娟然俯烟髻。
回岚生云姿,其瀑作雨势。
清景当柴门,未肯早键闭。
薄怜溪草多,色茜略如袂。
鸟来吾不驱,爱其韵柔脆。
微风调古音,初月送斜睇。
声色归自然,乃可免凋敝。
品物争万劳,上象始无际。
驰心天海垠,廓处尽蒙翳。
何如槐叶阴,适我抱琴憩。
空江如玉奁,娟然俯烟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居住在山中的生活情景与心境。首句“回岚生云姿,其瀑作雨势”以动态的景象开篇,云雾缭绕,瀑布仿佛要化为雨水,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清景当柴门,未肯早键闭”写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即使到了傍晚也不愿关门,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
“薄怜溪草多,色茜略如袂”描绘了溪边绿草如茵,色彩鲜艳,仿佛是女子的衣袖,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诗人对这些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鸟来吾不驱,爱其韵柔脆”则表达了诗人对鸟鸣的欣赏,他不愿驱赶,而是享受这份自然的音乐之美。
“微风调古音,初月送斜睇”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美好,微风吹过,带来古朴的声音,初升的月亮斜斜地照耀着,增添了几分诗意。最后,“声色归自然,乃可免凋敝”总结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认为只有回归自然,才能避免生活的单调与疲惫。
“品物争万劳,上象始无际”反映了诗人对世间万物的思考,认为万物都在忙碌中寻求生存,而宇宙的奥秘无穷无尽。接下来的“驰心天海垠,廓处尽蒙翳”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向往,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解脱的愿望。
最后一句“何如槐叶阴,适我抱琴憩”点明了诗人的理想状态——在槐树的荫凉下,怀抱琴弦,享受片刻的宁静与和谐。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已过谷雨十六日,犹见牡丹开浅红。
曾不争先及春早,能陪芍药到薰风。
误分符竹建星台,官事萦心不到梅。
粉面莫惊公主艳,铁心曾对广平开。
托身冰雪刚而栗,取友松筠晚不回。
已向个中怀鼎味,直须魁占百花来。
淡中著色似狂颠,心与梅同迹不然。
夺我焉支宁免俗,岂无膏沐独争先。
辨桃认杏何人拙,压雪欺霜政自妍。
只恐东君招不得,好修犹在竹篱边。
蜀景风迟,浣花溪边,谁种芬芳。
天与蔷薇,露华匀脸,繁蕊竞拂娇黄。
枝上标韵别,浑不染、铅粉红妆。
念杜陵、曾见时,也为赋篇章。
如今盛开禁掖,千万朵莺羽,先借朝阳。
待得君王,看花明艳,都道赭袍同光。
须趁排宴席,偏宜带、疏雨笼香。
占上苑,留住春,奉玉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