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君家乐事频,画堂箫鼓日如春。
蕊宫乞得双龙女,各捧明珠献主人。
不分君家乐事频,画堂箫鼓日如春。
蕊宫乞得双龙女,各捧明珠献主人。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名为《韩敬堂年丈连举二子戏贺》。诗中描绘了韩敬堂家中喜庆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家庭的欢乐与温馨。
“不分君家乐事频”,开篇即以“不分”二字表达了对韩敬堂家中频繁喜事的赞美,暗示了韩家的幸福与繁荣。“画堂箫鼓日如春”,进一步渲染了韩家的欢乐氛围,将画堂比作春天,箫鼓声声如同春风拂面,生动地描绘出节日的热闹与喜悦。
“蕊宫乞得双龙女,各捧明珠献主人”,这两句诗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典故。将韩家的两个女儿比作“双龙女”,象征着她们的才华与美丽;“蕊宫”则暗指仙境,这里借以形容女儿们的非凡气质。而“各捧明珠献主人”,则是对女儿们孝顺与才华的赞颂,明珠在这里不仅代表了财富,更寓意着智慧与美德。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不仅表达了对韩家喜事连连的祝贺,也体现了对家庭幸福与子女成才的美好祝愿。于慎行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温馨与和谐,以及对后辈成长的期待与骄傲。
风流苏髯仙,遥年此系艇。
遗迹至今传,以人不以境。
流为佛氏宇,松竹颇幽静。
印公旧深契,玉带留堪省。
南来缘观民,讵为赏烟景。
敞榭及孤亭,点缀备临幸。
玉局强项人,想未必首肯。
山僧不解禅,念佛持清警。
云昔曾执戈,放下屠刀猛。
乘舻就前途,回望崇情永。
坡留我则往,不系閒云影。
落红飞絮,又匆匆、催过一年三月。
客里风光容易改,正恼花开时节。
雁去春前,人迟雁后,此意凭谁说。
梦回天晓,几声深树啼鴂。
来问水榭东头,同人都在,小语春风别。
逝者如斯谁挽得,倒转银河千叠。
料道明年,依然好在,心眼从新热。
却教春笑,鬓边添了华发。
虎阜峰头,铁花绣、幽崖壁缝。
传说道、剑池之下,阖闾遗冢。
龙骨已沉王霸业,鱼肠不作嬴秦供。
问凿山、着意苦搜寻,成何用?清冷水,空复涌。
崚嶒石,徒自耸。又真娘瘗玉,墓松遥拱。
此日酸心当日事,古人陈迹今人恸。
恸兹邱、儿女共英雄,都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