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告别子通》
《告别子通》全文
宋 / 李之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谢庭兰玉旧闻名,早岁风流接二兄。

白璧无瑕尊士望,青云有路蔼乡评。

箪瓢弗改真天乐,簪绂相高半学生。

授馆不为经宿去,知心黄宪异袁闳。

(0)
鉴赏

此诗《告别子通》由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通过对友人的赞誉与离别之情的抒发,展现了深厚的情谊与对友人品格的敬仰。

首联“谢庭兰玉旧闻名,早岁风流接二兄”,开篇即以“谢庭兰玉”比喻友人,赞美其才华出众,自少年时期便与两位兄长一同享有风流才情的美誉。这里运用了典故,谢庭兰玉原指谢安家族的文采斐然,此处借以形容友人及其家族的文采与名声。

颔联“白璧无瑕尊士望,青云有路蔼乡评”,进一步赞扬友人品德高尚,如同白璧无瑕,备受尊敬与仰慕。同时,也暗示友人前程似锦,未来有望在仕途上大展宏图,得到乡里的一致好评。

颈联“箪瓢弗改真天乐,簪绂相高半学生”,通过对比友人生活的简朴与内心的满足,以及他作为老师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表达了对友人淡泊名利、注重精神追求的生活态度的赞赏。这里的“箪瓢”指的是简陋的饮食,“簪绂”则代表官职与荣誉,通过对比,突出了友人内心的快乐与满足。

尾联“授馆不为经宿去,知心黄宪异袁闳”,点明了友人即将离别,前往他处授馆(教授学生)的情景。这里引用了黄宪和袁闳的典故,黄宪以其知人善任而著称,袁闳则是著名的学者。诗人借此表达对友人才能与品德的肯定,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祝福,希望友人能像黄宪一样识人,像袁闳一样学识渊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典故,深情地描绘了对友人的赞美与离别的感慨,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友人品格的高度评价。

作者介绍
李之仪

李之仪
朝代:宋   字:端叔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生辰:1038~1117

李之仪(104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今属山东省)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猜你喜欢

自笑

自笑今年未得归,酒樽诗卷欲何依。

呼僮向晓牵长辔,觅妪先冬绽故衣。

黄耳不来江表信,白头终念故山薇。

无因化作随阳雁,一逐西风笠泽飞。

(0)

赵州柏林寺小憩

禅寺曾闻古赵州,便途探迹正清秋。

虞碑字具龙凤势,吴水体兼文武流。

白鸽下无经可听,金轮焕是圣重修。

笑予柏子曾参熟,不识庭前树是不。

(0)

真定行宫晚坐叠旧韵

小坐复今夕,閒情忆向年。

劝餐非昔侣,举案是新缘。

燕迹仍伊旧,潘怀祗自怜。

金容参咫尺,未得了明禅。

(0)

燕昭王故城

雉堞荒颓存土郭,便千年树亦新林。

郎山只有清秋月,曾照当时图霸心。

(0)

题董邦达山水十六幅·其十一夏山初雨

是处画云山,皆云大小米。

试问海岳前,有景谁传是。

(0)

题董邦达山水十六幅·其七秋岚霜叶

锦林扶翠嶂,诗意与秋高。

紫微已绝诣,何必更拈毫。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窦光鼐 桓温 薛莹 虞羲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