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一翠亭二首·其二》
《一翠亭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萧立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缘云觅路石钩衣,山谷曾来尚有碑。

黄帽打船催客去,一栏秋思是谁诗。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的交融。

首句“缘云觅路石钩衣”,以“缘”字开篇,生动地描绘了登山者沿着云雾缭绕的山路攀登的情景,仿佛是用手中的钩子勾住岩石,一步步向上攀爬,既表现了登山的艰难,也体现了登山者的坚韧不拔。这一句通过视觉和动作的结合,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次句“山谷曾来尚有碑”,转而描述山谷中曾经有人来过,并留下了碑文。这不仅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也暗示了自然与人类文化的相互映照,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碑文的存在,仿佛是时间的见证,记录着过往的故事和智慧。

第三句“黄帽打船催客去”,画面一转,视角从山间移至水上。黄帽,可能指的是船夫或行人的帽子,这里用来形容船只在水面上快速行驶的状态。这一句通过动态的场景,展现了水上的繁忙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旅程的匆匆。

最后一句“一栏秋思是谁诗”,将读者的思绪引向了深邃的情感层面。秋天的景色往往给人以淡淡的忧伤和深深的思考,这里的“秋思”不仅指季节的变化,更蕴含了对人生、对自然、对过去的深深感慨。诗人似乎在问,这样的思绪,是哪位诗人所表达的?这一问,不仅让读者产生了共鸣,也激发了对诗歌背后情感的无限想象。

整首诗通过不同的场景转换,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意境,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文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关系的独特理解,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入思考。

作者介绍

萧立之
朝代: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 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猜你喜欢

次韵孙抚干二首·其二

绕几黄云爇水沉,得诗閒读契余心。

文章叔夜广陵散,句法武侯梁甫吟。

且喜空囊收赵璧,不惭击壤混唐音。

请君便入鸥鸣社,饭颗相从始自今。

(0)

狼山·其五

五载龙蟠虎踞间,峰头日月望狼山。

归来筋力犹强健,野屐登临莫厌艰。

(0)

古别意

水萤光淡晓色寒,庭除索寞星河残。

清樽酒尽艳歌阕,离人欲去肝肠绝。

露荷香散西风惊,征车渐远闻鸡鸣。

深闺从此泣秋扇,梦魂长在辽阳城。

(0)

送友生下第南归

频频退礼闱,此去欲忘机。

霄汉贫难达,江湖老独归。

程遥秋浪叠,村暝夜灯微。

应使为儒者,翻悲苦业非。

(0)

成安秋望有怀

年加心地转如灰,书箧经旬亦懒开。

诗句偶吟皆感事,文章无用独伤才。

秋蝉残韵摇疏树,夕照寒光下古台。

闲绕岸莎看野水,暗流红叶不重回。

(0)

秋日登后楼

远山重叠故关遥,公退乘闲上丽谯。

今日登临秋思苦,雨荷风叶共萧萧。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王仁裕 商景兰 沈德潜 富弼 任昉 谢惠连 王湾 卢延让 贾至 张继 卢象 武三思 郑成功 徐有贞 萧颖士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