鲰生夙劫在虚无,那问真灵位业图?
识字聊供仓颉役,求仙肯受始皇愚?
尘皆在梦人谁觉,天可常留日不徂。
三尺藤床风火界,元关黍米是丹垆。
鲰生夙劫在虚无,那问真灵位业图?
识字聊供仓颉役,求仙肯受始皇愚?
尘皆在梦人谁觉,天可常留日不徂。
三尺藤床风火界,元关黍米是丹垆。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士的生活哲学与内心世界。首联“鲰生夙劫在虚无,那问真灵位业图?”以自谦之词开篇,表达出诗人对自身身份和宇宙真理的淡泊态度,认为自己不过是虚无中的一粒微尘,无需追问那些高深莫测的真理。颔联“识字聊供仓颉役,求仙肯受始皇愚?”则以幽默的口吻,将文字与求仙之路进行对比,暗示文字虽能记录历史,但追求长生不老的道路却充满了未知与挑战,表达了对传统智慧与超凡脱俗追求之间微妙平衡的理解。
颈联“尘皆在梦人谁觉,天可常留日不徂。”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生与宇宙关系的思考,指出人们往往生活在自己的梦境之中,难以察觉到真实世界的流转。这里通过“尘”与“梦”的比喻,强调了现实与幻象之间的界限模糊,以及人类对于自我认知的局限性。尾联“三尺藤床风火界,元关黍米是丹垆。”则以具体场景的描绘收束全诗,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三尺藤床象征着简朴与自由,风火界则暗示了世事无常,而“元关黍米是丹垆”则可能暗喻修炼之道,即在日常琐碎中寻找精神升华的途径,通过细微之事达到心灵的净化与提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比喻,探讨了个体在宇宙中的位置、对知识与权力的追求、以及如何在平凡生活中寻找到精神寄托和超越。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道义和内在修行的重视。
小人必树党,势利相因依。
势成乃翕合,势去还暌离。
君子贵独立,中心存不欺。
荣华羞附丽,衰谢罔弃遗。
君子与小人,於此常见之。
君子诚可守,小人足堪嗤。
君不见媚春野卉亿万数,花栏映发如有期。
一朝霜风肆凌厉,傍睨不复相扶持。
涧底乔松过百尺,干宵直上无附枝。
黛色不为时所变,澹然自有岁寒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