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树非同根,各植山之隅。
菀枯阅岁华,相离十步馀。
枝干日以长,轇轕成一株。
同被春风吹,共受秋露濡。
揣称如连理,侔色羞菰蒲。
下视其本根,反似越与胡。
一旦斧柯寻,零落供樵苏。
异类不能顾,同根空怅如。
呜呼世人有如此,疏者翻亲亲者疏。
两树非同根,各植山之隅。
菀枯阅岁华,相离十步馀。
枝干日以长,轇轕成一株。
同被春风吹,共受秋露濡。
揣称如连理,侔色羞菰蒲。
下视其本根,反似越与胡。
一旦斧柯寻,零落供樵苏。
异类不能顾,同根空怅如。
呜呼世人有如此,疏者翻亲亲者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两棵树的不同命运,隐喻了人世间人际关系的复杂和世态炎凉。诗中两棵树虽然生长在相近的位置,但并非同根,象征着表面亲近而实质上却有着本质差异的人际关系。它们经历了岁月的更迭,共同经历了春天的温暖和秋天的湿润,表面上看起来像是连理枝,但实际上,它们的根基却如同来自不同的地域,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隔阂。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最终都遭受了砍伐的命运,成为了柴火。这种结局不仅反映了自然界中的无情,也寓意了社会生活中,那些看似亲密无间的关系,在外力作用下也可能分崩离析,留下的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残酷的感慨。
诗的最后一句“异类不能顾,同根空怅如”,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深刻反思:在人际关系中,真正的“同根”往往难以维系,而看似“异类”的人却能相互扶持。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提醒人们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应更加珍惜那些真正意义上的“同根”关系,避免因表面的相似或差异而忽视了内在的联系。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