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悲歌夜帐寒,美人无奈返魂难。
死常为卉随春碧,生误如花染血丹。
胡地并传青冢怨,楚江休比马嵬看。
萦烟泫雨年年色,添得王孙恨渺漫。
垓下悲歌夜帐寒,美人无奈返魂难。
死常为卉随春碧,生误如花染血丹。
胡地并传青冢怨,楚江休比马嵬看。
萦烟泫雨年年色,添得王孙恨渺漫。
这首《咏虞美人草》由明代诗人汤珍所作,通过对虞美人草的描绘,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情感与自然之美。
首句“垓下悲歌夜帐寒”,以垓下之战的悲剧背景开篇,暗示了虞美人草生长之地曾是英雄末路、美人哀伤之处,营造出一种凄凉悲壮的氛围。接着,“美人无奈返魂难”一句,借虞美人草之名,暗喻历史上的美人佳话,表达了对美人命运的同情和无奈。
“死常为卉随春碧,生误如花染血丹”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赞美虞美人草在死亡时依然保持生机盎然的绿色,象征生命的顽强;另一方面,也讽刺其在生时却因某种原因而染上血红,寓意人生的不幸与无奈。这种生死之间的对比,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胡地并传青冢怨,楚江休比马嵬看”则进一步将虞美人草与历史上的两个著名地点——青冢(昭君墓)和马嵬坡(杨贵妃之死处)相联系,通过比较,表达了对这些历史事件中女性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她们所承受的苦难的同情。
最后,“萦烟泫雨年年色,添得王孙恨渺漫”两句,以自然界的烟雨渲染,赋予虞美人草以永恒的生命力,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深思考与无尽哀思。这里的“王孙”既可指历史上的王公贵族,也可泛指所有对历史人物命运感同身受的读者,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不仅描绘了虞美人草的自然之美,更深刻地探讨了历史、生命、爱情与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侍君江海间,匆匆秋复春。
野水玩游鱼,空山看出云。
花发园林媚,机忘鸥鸟驯。
浩歌复浩歌,云水傲閒身。
九老聚香山,玄谈何清真。
一自出山来,冉冉各风尘。
羡君理旧绪,鸣珂佩华绅。
朝探岭外梅,暮泊柳河津。
显显服新命,肃肃拜圣人。
世路际清平,直道乃长伸。
看君奋休烈,指日画麒麟。
我亦乘风便,徊翔淮海滨。
然而野鹤性,终非凰凤群。
即当返初服,毋为明哲嗔。
君了天皇事,应步赤松芬。
此时订旧盟,参同更细论。
努力且努力,前有无穷门。
忆昔学制锦,三岁慈溪水。
萋斐起飘风,知子独君子。
予自悠悠者,守默徂中野。
矫矫徵贤篇,强聒故不舍。
自余再来东,音书得屡通。
然而咫尺间,乃不睹仪容。
岂谓姚江深,岂谓四明远。
莫往亦莫来,悠思空缱绻。
归耕十二载,偃仰谢人徒。
种秫足春酝,兄弟时献酬。
念此桑榆欢,误随尘网收。
悬旌入于越,洒泪别沧洲。
昔为云中雁,飞鸣自相求。
今为完山鸟,翻飞各异洲。
不惜行者苦,常怀居者忧。
新坪罔露多,古洞岚烟浮。
狐兔傍人走,豺虎尝昼游。
保身在明哲,力穑乃有秋。
尚慎眠与食,庶以慰离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