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晴湖光接天,一竿渔钓任蹁跹。
得鱼沽酒维舟晚,醉卧青山绿树边。
十里晴湖光接天,一竿渔钓任蹁跹。
得鱼沽酒维舟晚,醉卧青山绿树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湖畔垂钓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湖面的广阔与晴朗,以及渔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首句“十里晴湖光接天”,开篇即展现出一幅辽阔壮丽的画面。湖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与天际相连,给人一种开阔无垠的感觉。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暗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接着,“一竿渔钓任蹁跹”一句,将画面聚焦于一位渔人的形象上。他手持一竿,随风摇曳,仿佛与湖水融为一体,自由自在地享受着垂钓的乐趣。这里不仅表现了渔人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境。
“得鱼沽酒维舟晚”这一句,描述了渔人收获后的喜悦。捕获到鱼后,他选择在傍晚时分,将船停靠岸边,用所得之鱼换酒,与自然为伴,享受生活的简单与纯粹。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渔人对生活的知足与乐观,也反映了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哲学。
最后一句“醉卧青山绿树边”,将画面推向高潮。渔人在醉意中,选择在青山绿树之间休息,与自然融为一体,似乎已经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生活状态,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极致享受,也是对内心平静与满足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追求,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的是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风貌,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
凉雨人清,悄寒夜静,片霞天际斜飞。
看青烟萦树,白月侵衣。
松梢露催残叶,碧苔上、花影参差。
雁应来早,怨虫喧砌,绣幕低垂。自念独锁愁眉。
渐画栏影转,斗柄初迟。又重阳去远,菊冷东篱。
芙蓉寂寞澄江晚,问姮嫦、乍耐凄其。
秋光又老,难留好景,莫负良时。
庭梧摇曳栖难稳,高吟乍闻林杪。
咽露身轻,受风翅薄,唱出凄声多少。新愁未了。
想叶底轻翻,暗惊秋早。
一碧无情,哀音断续正清晓。
琐窗人梦唤醒,吟魂飞不定,添我幽抱。
秦树斜阳,齐宫旧事,几许伊凉谁道。空成赋稿。
只嘒嘒传来,危枝苦调。镜里相看,鬓丝愁更老。
也占楼居福。借清幽、卢家堂畔,香巢小筑。
翠剪红襟多点染,毛羽不堪谐俗。
总一例、东风拘束。
九陌尘高春渐老,蹴飞花、惯向琼筵落。
妨新睡,避银烛。喃喃若个知心曲。
最思量、旧时烟雨,几番栖宿。
莫入乌衣门巷里,回首易添枨触。
终输与、疏篱茅屋。
结伴差池随上下,傍春城、消受阴阴绿。
帘捲未,一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