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阁横窗,倩谁画得梅梢远。那回半面。
曾向屏间见。风雪空山,怀抱无荀倩。春堪恋。
自羞片片。更逐东风转。
小阁横窗,倩谁画得梅梢远。那回半面。
曾向屏间见。风雪空山,怀抱无荀倩。春堪恋。
自羞片片。更逐东风转。
这首词作 品味清新,笔触细腻,以小阁横窗作为开篇,引出画中梅梢之远。诗人通过“倩谁画得”这一问句,既展现了对艺术的追求,也流露出对画中意境的向往与赞美。
"那回半面曾向屏间见"一句,则将视线拉回到过去某一次的记忆,那时诗人也许在屏风间偶然瞥见这幅梅花图,如今却只能在心中追忆。这种对过往美好事物的回忆,常见于古代文人墨客之作,用以表达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逝去时光的珍视。
"风雪空山怀抱无荀倩"一句,转换了情境与意象。诗人置身于风雪交加的寂寞山中,没有友伴(无荀倩),孤独地拥抱着这份寥落。这里的“怀抱”,既可理解为对自然景物的情感寄托,也可能是对过去美好记忆的珍惜。
"春堪恋自羞片片"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绪。春天本应是万物生长之季,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显得有些无可奈何,甚至带着一丝羞涩。这“片片”二字,更添了一份细腻与柔和。
最后,“更逐东风转”,则似乎是在表达一种接受与顺应。春天的脚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便是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也终将随着季节的轮回而淡去。这“更逐东风转”四字,既有对自然规律无奈的顺应,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心境。
综观全词,刘辰翁以其精致细腻的笔法,将内心的情感与外在景物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个既有美好回忆,又不无忧伤的复杂情怀。
子先文章宗,秀种凌孔翠。
观风多儒郡,籍籍罕与辈。
客远纡劳思,交新惬清会。
说诗延秋色,造极超古对。
敏识入误领,玄功谢彫绘。
颇云幼把笔,涛涌亦川汇。
中探阴符髓,意蹑海蟾背。
悄然忽坐愁,穷老少所遂。
雄都始旋轸,上国专结佩。
八纮张云罗,局士绳墨内。
名场沾童肤,奇质委蒿艾。
卿侯雅如赏,荣爵宁尔爱。
早拜王命归,声明耀群昧。
吾衰愧尸职,笺劾力自退。
奋身登金台,农野甘秉耒。